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育種專家用高稈抗銹病水稻與矮稈不抗銹病水稻雜交,培育出了矮稈抗銹病水稻,這種水稻出現的原因是

A.基因突變 B.基因重組 C.染色體變異 D.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頂生雄花序,側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對易感。╮)為顯性,控制上述兩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現有兩個純合的玉米品種甲(DDRR)和乙(ddrr),試根據如圖分析回答:

(1)玉米的等位基因R、r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2)將圖1中F1代與另一玉米品種丙雜交,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如圖2所示,則丙的基因型為ddRr.丙的測交后代中與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frac{1}{2}$.
(3)已知玉米高稈植株易倒伏.為獲得符合生產要求且穩(wěn)定遺傳的新品種,按照圖1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應先選出表現型為矮稈抗病植株,為了選出該種表現型的植株,應對植株進行病原體(感染)處理,再通過多次自交并不斷選擇后獲得所需的新品種.
(4)科研人員在統(tǒng)計實驗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時發(fā)現,易感植株存活率是$\frac{1}{2}$,高稈植株存活率是$\frac{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據此得出上圖1中F2成熟植株表現型有4種,比例為12:6:2:1(不論順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參考資料1:蠶豆病是一種伴X單基因遺傳病,表現為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甮 基因不能控制合成G6PD,GF、GS基因均能控制合成功能正常的G6PD,分別記為G6PD-F、G6PD-S.
參考資料2:在人類胚胎發(fā)育早期,雌性體細胞的兩個X染色體中會有一個隨機失活(其上的基因無法表達),且這個細胞的后代相應的X染色體均發(fā)生同樣變化.
下面圖1是蠶豆病的遺傳系譜圖,圖2為該家系幾個成員的基因電泳圖,根據參考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以下均不考慮新的基因突變與交叉互換).

(1)蠶豆病患者平時不發(fā)病,當食用新鮮蠶豆等才發(fā)病.說明患者發(fā)病是基因與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2)Ⅱ-8的基因型為XGSY.
(3)Ⅱ-7患蠶豆病的原因是:在胚胎發(fā)育早期,多數胚胎細胞中含正常(GF或XGF)基因的X染色體失活.
(4)Ⅱ-7與Ⅱ-8婚配
①取這對夫婦所生女兒的組織,進行單克隆培養(yǎng),分離其G6PD基因片段進行電泳,若電泳結果出現G6PD-F帶,則可以判斷其女兒的基因型為XGSXGF
②取該夫婦所生男孩的多種組織,進行與①的相同處理,若結果出現G6PD-F帶和G6PD-S帶,可以推測產生的原因是父親(父親或母親)形成配子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中XY染色體不分離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內蒙古巴彥淖爾一中高一國際班10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占肝臟細胞干重最多的有機成分是

A.糖 B.蛋白質 C.脂肪 D.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內蒙古巴彥淖爾一中高二國際班10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①的生理過程叫_______,進行的時間主要是細胞分裂的____期。

(2)圖中②進行的場所主要是________。

(3)圖中⑤的生理過程進行的場所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內蒙古巴彥淖爾一中高二國際班10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無論是低等還是高等生物都可能發(fā)生突變

B.生物在個體發(fā)育的特定時期才可發(fā)生突變

C.突變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突變對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內蒙古巴彥淖爾一中高二國際班10月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是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部分實驗步驟示意圖,對此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本實驗所使用的被標記的噬菌體是接種在含有35S的培養(yǎng)基中獲得的

B.本實驗選用噬菌體作實驗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結構組成只有蛋白質和DNA

C.實驗中采用攪拌和離心等手段是為了把DNA和蛋白質分開再分別檢測其放射性

D.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沒有檢測到35S,說明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016學年甘肅天水太安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共9分)對細胞膜結構和組成的研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早在19世紀末期,研究人員就曾選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細胞的透性進行了上萬次的研究。發(fā)現:凡是溶于脂質的物質,很容易穿過膜,反之,不易溶于脂質的物質,也不容易穿過膜。這表明:細胞膜是由__________構成的。

(2)將人的紅細胞置于蒸餾水中,紅細胞發(fā)生的形態(tài)變化是______,這是_______作用的結果。

(3)1925年,有人用丙酮從紅細胞膜中提取到磷脂,并將其鋪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單分子層。測量鋪展面積,約為紅細胞總表面積的____倍。

(4)1933年發(fā)現:蛋白酶能夠使細胞膜分解,這表明________________。

(5)通過其他方法,測得多種細胞膜的化學成分,如下表:

物質種類

膜的類別

蛋白質(%)

脂質(主要是磷脂)(%)

糖類

變形蟲細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細胞膜

44

52

4

人紅細胞膜

49

43

8

依據上表數據,分析構成不同細胞的細胞膜在化學組成上的共同點是__________。主要區(qū)別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對各圖所表示的生物學意義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圖中生物自交后產生基因型為Aadd個體的概率為$\frac{1}{8}$
B.
圖細胞若處于有絲分裂后期,該生物正常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為4條
C.
圖家系中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患者,該病最可能是伴X隱性遺傳病
D.
圖表示某果蠅染色體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