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3.關于等位基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別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中DNA的兩條鏈上
B.所含的密碼子不同
C.分別控制不同的性狀
D.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

分析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控制同一種性狀的兩個基因.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

解答 解:A、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A錯誤;
B、密碼子位于mRNA上,B錯誤;
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控制同一種性狀的兩個基因,C錯誤;
D、等位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等位基因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現(xiàn)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養(yǎng)液,通入不同濃度的氧氣時,其產生的酒精和CO2的相對含量如圖所示,在氧濃度為a時(  )
A.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
B.酵母菌停止無氧呼吸
C.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約67%用于無氧呼吸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約33%用于無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5秋•唐山校級期末)如果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內有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在某一時間分別測得這四種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機物的量,如表所示:

生物種類

有機物總量(g)

550

100

3000

18

在一定時間內,若乙的數(shù)量數(shù)量減少則引起( )

A.甲和丁的種群數(shù)量減少,丙的種群數(shù)量增加

B.甲丙丁的種群數(shù)量均減少

C.甲和丁的種群數(shù)量增加,丙的種群數(shù)量減少

D.甲的種群數(shù)量增加,丙和丁的種群數(shù)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葉綠體和線粒體的相同點是(  )
①可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          ②水作為生理功能的一種原料
③均增大細胞器內的膜面積        ④可通過轉錄和翻譯控制某些蛋白質的合成
⑤產生的ATP可用于各種生命活動.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對下列細胞結構中的膜結構的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無膜;+:單層膜;++:雙層膜
中心體細胞核溶酶體高爾基體液泡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
A++-++++++++
B-++++++-
C++++++++++++
D-+++++++++-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胎兒時期不會發(fā)生基因突變B.基因突變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C.基因突變導致染色體結構變化D.突變的基因都可以遺傳給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當血液流經如圖所示的組織后,下列關于毛細血管A、B兩端成分發(fā)生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若該組織為大腦細胞,運動時毛細血管A端的氧氣濃度低于B端
B.若該組織為肝細胞,飯后毛細血管A端的血糖濃度低于B端
C.若該組織細胞為垂體細胞,寒冷時毛細血管A端的TSH濃度低于B端
D.若該組織為胰島A細胞,饑餓時毛細血管B端的胰高血糖素濃度低于A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為果酒和果醋發(fā)酵裝置.裝置中的充氣口在果酒發(fā)酵時關閉,此時需將溫度嚴格控制在18-25℃.制作果酒后制果醋,應將溫度控制在30-35℃.若在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果酒發(fā)酵旺盛時,醋酸菌不能將果汁中的糖發(fā)酵為醋酸?不能.為什么?因為果酒發(fā)酵時缺氧能抑制醋酸菌的生長,且醋酸菌的發(fā)酵條件是氧氣充足
(2)在葡萄酒的自然發(fā)酵過程中,菌種的來源主要是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從呼吸角度看,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性菌,可用于酸性條件下的重鉻酸鉀溶液檢測呼吸是否產生酒精.
(3)葡萄汁裝入發(fā)酵瓶時,要留有大約1/3的空間,這是因為既保證酵母菌大量繁殖時對微量氧的需求,又防止發(fā)酵旺盛時汁液溢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在有氧呼吸過程中,利用O2和產生CO2分別發(fā)生在( 。
A.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B.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
C.第三階段和第一階段D.第三階段和第二階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