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圖示為人體抗胃癌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甲是能與人體抗胃癌抗體特異性結合的抗原
B.細胞融合獲得乙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質體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C.用特定選擇培養(yǎng)基對乙篩選,融合細胞均能生長,未融合細胞均不能生長
D.丙需進行克隆化培養(yǎng)和抗體檢測,多次篩選后可獲得能分泌所需抗體的丁

分析 分析題圖:圖示表示人體抗胃癌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其中甲是能與人體抗胃癌抗體特異性結合的抗原,乙表示多種細胞(包括雜交瘤細胞、自身融合細胞、未融合細胞),丙是雜交瘤細胞,丁是能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解答 解:A、甲是能與人體抗胃癌抗體特異性結合的抗原,A正確;
B、細胞融合獲得乙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質體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B正確;
C、用特定選擇培養(yǎng)基對乙篩選,只有雜交瘤細胞能生長,其余自身融合細胞以及未融合細胞均不能生長,C錯誤;
D、丙需進行克隆化培養(yǎng)和抗體檢測,多次篩選后可獲得能分泌所需抗體的丁,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要求考生識記單克隆抗體的概念、制備原理及過程,掌握單克隆抗體的應用,能結合圖中信息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她研制的抗瘧藥青蒿素挽救了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研究人員已經(jīng)弄清了野生青蒿(二倍體,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18)細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徑如圖所示:

(1)據(jù)圖分析,過程①是轉錄階段,mRNA從核孔進入細胞質,完成②過程的場所核糖體.
(2)野生青蒿生長受地域性限制,體內生成的青蒿素極少,科學家考慮采用轉基因技術(或基因工程或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育種方法),利用酵母細胞大量獲得青蒿素.該育種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組.
(3)與二倍體相比,多倍體植物通常莖稈粗壯,葉片較大,推測青蒿素的含量也高,故嘗試用低溫處理或秋水仙素處理(順序可顛倒)方法處理二倍體青蒿,該過程的原理是抑制紡錘體形成,從而得到四倍體青蒿.
(4)四倍體青蒿與野生型青蒿不是(“是”或“不是”)同一物種,其原因是兩者雜交后,染色體數(shù)是27,該子代是不可育(“可育”或“不可育”)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正常淋巴細胞中的8號染色體上含有c-myc基因,當8號染色體上含有c-myc基因轉移到14號染色體上時,可導致c-myc基因激活形成惡性淋巴瘤,具體過程如圖所示.據(jù)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c-myc基因與細胞癌變密切相關
B.淋巴瘤形成的原因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C.該變異可以直接對光學顯微鏡進行檢測
D.該變異會改變染色體上基因的排列順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統(tǒng)計某高等動物(XY型性別決定)睪丸的一個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和DNA分子數(shù),其中有三個細胞的統(tǒng)計結果如圖①、②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①中可能會出現(xiàn)2N個四分體也可能不出現(xiàn)
B.細胞②中移向細胞每一段的染色體構成1個染色體組
C.細胞③中不可能同時含有X、Y兩種異型的性染色體
D.細胞①②③形成的子細胞能繼續(xù)進入下一細胞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科研人員在某海島上發(fā)現(xiàn)多年前單一毛色的老鼠種群演變成了具有黃色、白色和黑色三種毛色的種群.基因A1(黃色)、A2(白色)、A3(黑色)的顯隱性關系為A1對A2、A3顯性,A2對A3顯性,且黃色基因純合會致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黃色老鼠一定是雜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純合子
B.多年前老鼠的單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
C.兩只黃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黃色老鼠概率為$\frac{3}{4}$
D.兩只老鼠雜交的子代有三種毛色的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圖示為理解某些生物學問題所建立的一個數(shù)學模型(此圖僅表示一定條件下的變化趨勢).下列可用此數(shù)學模型表示的有(  )
A.若x表示外界O2濃度,y表示CO2釋放量,則a為有氧呼吸強度,b為無氧呼吸強度
B.若x表示進食后一段時間血糖濃度,y表示激素含量,則a為胰島素,b為胰高血糖素
C.若x表示生長素濃度,y表示生理作用,則a為對根的促進作用,b為對莖的促進作用
D.若x表示時間,y表示種群數(shù)量,則a可表示競爭中的優(yōu)勢種群,b可表示劣勢種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有一種廣泛使用的除草劑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長期使用會污染土壤.為修復被污染的土壤,可按圖示程序選育出能降解該除草劑的細菌.已知該除草劑(含氮有機物)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該除草劑的培養(yǎng)基不透明.
(1)微生物接種是微生物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術,該技術的核心是無菌操作,應該在酒精燈火焰旁完成.圖1中B、C所示操作的目的是將聚集的菌種逐步稀釋獲得單個菌落.
(2)在選育過程中,應將土壤浸出液接種于以該除草劑為唯一氮源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為了篩選出高效的目的菌,可比較單菌落周圍透明圈的大。畬嶒灲Y果如圖2顯示的A~E五種菌株中,E是最理想菌株.
(3)若想對初步篩選得到的目的菌進行純化并計數(shù),可采用的接種方法是稀釋涂布平板法.對分離的細菌數(shù)目統(tǒng)計時,統(tǒng)計的菌落數(shù)目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shù)目少.
(4)操作過程中有三種材料或用具需要消毒或滅菌:①培養(yǎng)細菌用的培養(yǎng)基與培養(yǎng)皿;②操作者的雙手;③玻棒、試管、燒瓶和吸管.其中需要滅菌的是①③.(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某自由交配的種群在Ⅰ、Ⅱ、Ⅲ時間段都經(jīng)歷多次繁殖過程,定期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數(shù)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在Ⅱ、Ⅲ段,AA個體比aa個體的適應能力弱
B.A基因突變?yōu)閍基因導致基因型頻率在Ⅱ段發(fā)生劇變
C.在Ⅰ段內A的基因頻率是40%
D.Aa個體在Ⅰ、Ⅲ段數(shù)量均為40,說明種群沒有發(fā)生進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河北省高三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細胞核內的液體稱核液,下列關于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核液內僅含有由DNA和蛋白質兩種物質構成的染色質

B.核膜具有選擇透過性,而核孔不具有選擇透過性

C.核糖體的合成都與核仁結構有關

D.細胞核是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但不是細胞的代謝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