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設法將人的生長激素基因導入其他生物體(細胞)內,從而獲取大量的人的生長激素,應用于侏儒癥的早期治療,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過程①采用的方法是 ,過程②之前需用 處理目的基因和質粒.
(2)過程③需事先對大腸桿菌用 處理,使其處于感受態(tài),接著 ,從而完成轉化過程.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組別 | 處理 (Q光強度) | 凈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 相對氣孔開度(%) | 水分利用效率 | |
A | 對照 | 大氣CO2濃度 | 12 | 100 | 1.78 |
B | 干旱 | 7.5 | 62 | 1.81 | |
C | 對照 | CO2濃度增倍 | 15 | 83 | 3.10 |
D | 干旱 | 9.5 | 47 | 3.25 |
組別 O2釋放量 光照強度 | 0 | 500 | 1000 | 2000 | 3000 |
1 | -4.0 | -2.3 | 0 | 6.2 | 11.6 |
2 | -4.1 | -2.2 | -0.1 | 6.4 | 11.5 |
3 | -4.2 | -2.1 | 0.1 | 6.3 | 11.7 |
平均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離心管的沉淀物中.則獲得侵染噬菌體的方法是( )
A.用含35S的培養(yǎng)基直接培養(yǎng)噬菌體
B.用含32P的培養(yǎng)基直接培養(yǎng)噬菌體
C.用含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再用上述細菌培養(yǎng)噬菌體
D.用含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再用上述細菌培養(yǎng)噬菌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原因是( )
A.四分體出現(xiàn)
B.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叉互換
C.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
D.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孟德爾的豌豆實驗中,最能體現(xiàn)基因分離定律實質的是( )
A.F1顯隱性的性狀分離比為1:0
B.F2顯隱性的性狀分離比為3:1
C.F2的遺傳因子組成之比為1:2:1
D.測交后代顯隱性性狀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甘肅省隴南市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關于植物細胞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不同種植物葉肉細胞融合時,應先去掉細胞膜
②葉肉細胞脫分化后,可形成無定形薄壁細胞
③葉肉細胞經過再分化過程,可形成愈傷組織
④葉肉細胞離體培養(yǎng)時,可以表現(xiàn)出全能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甘肅省隴南市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描述,錯誤的是( )
A.一種限制性內切酶只能識別一種特定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內切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
C.限制性內切酶可從原核生物中提取
D.限制性內切酶能識別和切割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廈門市高一(下)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是美國科學家斯圖爾德1958年將胡蘿卜韌皮部的一些細胞培養(yǎng)成新植株的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4]是由[3]中單個細胞經過 形成的細胞團,細胞分裂方式是 ,該細胞團的特點是 ,[4]經過 形成[5],最后形成一株完整的植株.
(2)這一事實說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保持著 .
(3)據此實驗可以推斷,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也可能培養(yǎng)出與該動物類似的個體,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血液中含有多種血細胞,是人體重要的細胞外液 | |
B. | 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決取于無機鹽的含量,與蛋白質無關 | |
C. | 若血漿中檢驗出HIV抗體,說明該患者曾被H5N1病毒感染 | |
D. | 若患者出現(xiàn)病理性溶血,血漿中的血紅蛋白含量會升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