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有關病毒起源及與細胞的關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觀點是:生物大分子→細胞→病毒.下列敘述能支持病毒起源是在細胞產生之后的是( 。
A.病毒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簡單的生物
B.病毒的化學組成簡單,只有核酸和蛋白質兩類分子
C.有些病毒的核酸與哺乳動物細胞DNA某些片段的堿基序列十分相似
D.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離開細胞不能進行獨立生活

分析 病毒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簡單的生物,沒有細胞結構,只有核酸和蛋白質兩類分子,不能獨立生存,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如繁衍后代等,這說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細胞產生之后.

解答 解:A、病毒的結構簡單不能說明病毒與細胞起源的先后順序,A錯誤;
B、病毒的化學組成不能說明病毒與細胞起源的先后順序,B錯誤;
C、有些病毒的核酸與哺乳動物細胞DNA某些片段的堿基序列十分相似,這不能說明病毒起源于細胞之后,C錯誤;
D、所有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而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進行生命活動,這說明病毒起源于細胞之后,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病毒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熟記病毒的結構、生命活動等知識,明確病毒的起源與細胞之間的關系.本題的關鍵是要求學生明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存,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心肌細胞含線粒體較多 
②胰島細胞能分泌胰島素但不能合成酶
③汗腺細胞和唾液腺細胞都有較多的核糖體和高爾基體
④胃腺細胞能分泌胃蛋白酶,細胞內核糖體較多.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為人體部分神經-體液調節(jié)示意圖,①~⑤為神經元,A和B為神經肌肉接頭,C、D、E為細胞,a~d為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級調節(jié),當人進入寒冷環(huán)境時,大腦神經細胞釋放的物質a直接作用于下丘腦神經細胞,引起機體細胞的一系列反應,產生相應的化學物質,其中物質c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物質b隨血液運輸?shù)饺,使作用的細胞產熱量增加.圖中C、D細胞也能接受b作用的原因是C、D細胞表面含有特異性識別b的受體.
(2)若人體飲食攝碘不足,導致代謝異常,抽血化驗時,可能會發(fā)現(xiàn)d的濃度高于(填低于、高于、等于)正常值.b對C、D的調節(jié)作用方式稱為(負)反饋.
(3)膝跳反射為非條件反射,不需要大腦皮層參與,此反射弧僅由兩個神經元組成.若A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時神經沖動在圖中各神經元上的傳導順序是⑤④(只寫編號).若在①上某處施加一強刺激,則神經元②③④⑤中能檢測到膜內外電位變化的有③④(只寫編號).
(4)興奮傳到突觸時,正常情況下,發(fā)生在突觸后膜上的信號轉換是化學信號→電信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有關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隔離的實質是阻斷基因交流,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意味著新物種形成
B.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C.人為因素和外來物種入侵都可能改變生物進化的速度和方向
D.生物多樣性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huán)境共同進化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小白鼠是研究動物生命活動的常用實驗對象.電刺激小白鼠會使之產生逃避反應.請回答下列與該實驗有關的問題:
(1)小白鼠在遭受電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區(qū),該逃避反應主要通過神經調節(jié)完成,在小白鼠逃避反應中,相關反射弧的神經纖維上神經沖動是單向(單向/雙向)傳導.
(2)在逃避過程中小白鼠體內明顯增加的激素有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兩者都可以通過體液的運輸,作用于相應的靶細胞.寒冷時,兩者都具有促進代謝,增加產熱的生理作用;饑餓時,前者又與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調節(jié)過程中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
(3)研究發(fā)現(xiàn)小白鼠在連續(xù)遭受多次電刺激后,其反應強度隨電刺激的重復出現(xiàn)而減弱.已知其關鍵因素在于突觸的信號傳遞,突觸后膜電位變化與突觸前膜釋放遞質的量有關.據(jù)此推斷,上述小白鼠反應減弱現(xiàn)象的原因是突觸前膜釋放遞質減少.
(4)多次電刺激使小白鼠大腦皮層下某個區(qū)域出現(xiàn)病理性損傷,表現(xiàn)為日排尿量明顯增多,飲水劇增,推測可能是腦內下丘腦或垂體區(qū)域受損,引起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表是某學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研究a淀粉酶、蔗糖酶對淀粉和蔗糖的催化作用的實驗設計,請分析回答:
試管
編號
123456
酶促
反應
底物1mL1%淀粉液1%淀粉液1%蔗糖液1%蔗糖液1%淀粉液1%蔗糖液
實驗處理蒸餾水a淀粉酶a淀粉酶蒸餾水蔗糖酶蔗糖酶
反應條件在60℃恒溫下保溫10~15min左右
鑒定
反應
斐林試劑1mL1mL1mL1mL1mL1mL
反應條件熱水浴加熱
溶液顏色
(1)本實驗的實驗目的是驗證酶的專一性.
(2)如果對試管1、2和5號進行比較分析,則其自變量是“實驗處理”時向底物中加入的物質種類不同.
(3)上述實驗中,能夠與斐林試劑發(fā)生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的試管有2、6.
(4)若只保留兩支試管,也能初步得出本實驗結論,請你寫出其余可能的組合(寫出試管編號組合):2和3;2和5;5和6;3和6.
(5)本實驗是否能用碘液來代替斐林試劑不能,為什么?因為碘液不能檢測蔗糖是否被分解產生還原性糖(或蔗糖不與碘液發(fā)生顯色反應,蔗糖水解產物也不與碘液發(fā)生顯色反應).
(6)為進一步探索溫度對α-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最合理的實驗步驟是D
①取3支試管,編號,并分別注入2mL淀粉液;
②向各試管注入1mL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試管滴一滴碘液;
④將3支試管分別放在60℃的熱水、沸水和冰塊中保持5min
⑤觀察實驗現(xiàn)象.
A.①②④③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數(shù)比例的變化關系;圖2表示同種動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象.請據(jù)圖回答:

(1)圖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子染色體.
(2)圖2中丙丁細胞處于圖l中的CD段.甲細胞和丙細胞中染色單體條數(shù)分別為0、8.
(3)圖2丁細胞的名稱為次級精母細胞,如果該細胞中的M為X染色體,則N一定是常染色體.若M的姐妹染色單體上出現(xiàn)等位基因,其原因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
(4)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都發(fā)生在圖1中的CD區(qū)段(填字母).
(5)假設該生物的一個精原細胞中的兩條非同源染色體上的DNA分子用15N進行全標記,正常情況下,由該細胞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可能為50%或100%.
(6)圖3是某同學繪制的曲線圖,但是忘記了標明縱坐標,只記得時期d對應圖2中的細胞甲,那么圖3縱坐標最可能代表的內容是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省高三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無絲分裂的說法錯誤的是

A.分裂過程中無紡錘體和染色體的出現(xiàn)

B.無絲分裂過程中也存在DNA的復制

C.大腸桿菌沒有染色體,能夠進行無絲分裂

D.HIV病毒不能進行無絲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水體中有藻類植物、水蚤、鯉魚、腐生細菌等.水蚤以藻類植物為食,鯉魚以水蚤和藻類植物為食.圖2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部分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分析:

(1)要維持圖1所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一定要將裝置放在適宜溫度和有光照(或陽光或散射光)的地方.某種因素使得生產者短時間內大量減少,但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到原有水平,說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其基礎是(負)反饋調節(jié).
(2)若藻類植物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2.0×108 kJ,藻類中$\frac{1}{2}$被水蚤捕食、$\frac{1}{2}$被鯉魚捕食,則鯉魚所獲得的能量最少為1.1×107kJ.
(3)圖2中甲對應的生物是圖1中的藻類植物,圖2中的丙對應的生物是圖1中的鯉魚.
(4)圖2的甲→丁中碳的流動形式是(含碳)有機物,乙和丙之間的關系分別為捕食和競爭.
(5)圖2中漏畫了一個箭頭,該箭頭是甲→環(huán)境中的CO2(用格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