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2.小白鼠是研究動物生命活動的常用實驗對象.電刺激小白鼠會使之產生逃避反應.請回答下列與該實驗有關的問題:
(1)小白鼠在遭受電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區(qū),該逃避反應主要通過神經調節(jié)完成,在小白鼠逃避反應中,相關反射弧的神經纖維上神經沖動是單向(單向/雙向)傳導.
(2)在逃避過程中小白鼠體內明顯增加的激素有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兩者都可以通過體液的運輸,作用于相應的靶細胞.寒冷時,兩者都具有促進代謝,增加產熱的生理作用;饑餓時,前者又與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調節(jié)過程中發(fā)揮協同作用.
(3)研究發(fā)現小白鼠在連續(xù)遭受多次電刺激后,其反應強度隨電刺激的重復出現而減弱.已知其關鍵因素在于突觸的信號傳遞,突觸后膜電位變化與突觸前膜釋放遞質的量有關.據此推斷,上述小白鼠反應減弱現象的原因是突觸前膜釋放遞質減少.
(4)多次電刺激使小白鼠大腦皮層下某個區(qū)域出現病理性損傷,表現為日排尿量明顯增多,飲水劇增,推測可能是腦內下丘腦或垂體區(qū)域受損,引起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

分析 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必須依賴于反射弧的結構完整性.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在體溫調節(jié)過程中具有協同作用.腎上腺素與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調節(jié)過程中具有協同作用.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合成與分泌并運輸至垂體儲存并釋放的,可以促進腎小管和腎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

解答 解:(1)小白鼠在遭受電刺激后,通過神經調節(jié)迅速逃向安全區(qū),其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所以反射弧中,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也是單向傳導的.
(2)在逃避過程中小白鼠體內明顯增加的激素有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兩者都可以通過體液的運輸,作用于相應的靶細胞.寒冷時,兩者都能促進代謝,增加產熱;饑餓時,前者又與胰高血糖素都能提高血糖濃度,在血糖調節(jié)過程中發(fā)揮協同作用.
(3)由于突觸后膜電位變化與突觸前膜釋放遞質的量有關,所以當突觸前膜釋放的遞質減少時,小白鼠反應強度會隨電刺激的重復出現而減弱.
(4)小白鼠的尿量異常增多的癥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所以可能是下丘腦或垂體出現損傷.
故答案為:
(1)神經       單向
(2)甲狀腺激素       體液      促進代謝,增加產熱      胰高血糖素
(3)突觸前膜釋放遞質減少
(4)下丘腦或垂體

點評 本題考查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細胞膜的流動性和選擇透過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流動性的基礎是組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多是流動的
B.選擇透過性的基礎是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異性
C.細胞的胞吞和胞吐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D.鉀離子通過主動運輸的形式進入細胞體現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內質網在真核細胞生命活動中具有廣泛的作用.
(1)內質網是脂質類物質的合成場所.
(2)內質網等細胞器的膜與核膜、細胞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為多種酶提供附著位點.
(3)肌肉細胞受到刺激后,內質網腔內的Ca2+釋放到細胞質基質中,使內質網膜內外Ca2+濃度發(fā)生變化.Ca2+與相應蛋白結合后,導致肌肉收縮,這表明Ca2+能起到信息傳遞(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的作用.
(4)在病毒侵染等多種損傷因素的作用下,內質網腔內錯誤折疊或未折疊蛋白會聚集,引起如圖所示的一系列應激過程:Bip與錯誤折疊或未折疊蛋白結合,結合后被運出內質網降解.內質網膜上的IRE1蛋白被激活,激活的IRE1蛋白促進(促進/抑制)Hac1mRNA的剪接反應.剪接的mRNA經翻譯過程獲得的Hac1蛋白作為轉錄因子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增強(增強/減弱) Bip基因的表達,以恢復內質網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科學家們通過大量實驗,才逐漸發(fā)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條件、原料和產物.在下列幾個著名實驗中,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普里斯特利的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吸收CO2氣體
B.薩克斯的實驗可證明只有在光照條件下葉綠體中才能產生淀粉
C.恩吉爾曼的實驗定量分析了水綿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氣量
D.魯賓和卡門的實驗證明了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來自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圖甲表示酵母菌的細胞結構,圖乙是探究影響酵母菌種群數量大小的動態(tài)變化時獲得的實驗結果.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圖甲中酵母菌可產生CO2的場所是②、③,產生酒精的場所是③
B.培養(yǎng)酵母菌的用具必須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培養(yǎng)液則不需滅菌
C.N點時酵母菌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D.P點以后酵母菌數量下降只與酒精濃度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有關病毒起源及與細胞的關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觀點是:生物大分子→細胞→病毒.下列敘述能支持病毒起源是在細胞產生之后的是( 。
A.病毒是目前發(fā)現的最簡單的生物
B.病毒的化學組成簡單,只有核酸和蛋白質兩類分子
C.有些病毒的核酸與哺乳動物細胞DNA某些片段的堿基序列十分相似
D.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離開細胞不能進行獨立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于細胞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核仁是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的細胞器
B.核膜是雙層膜,核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雙分子層
C.核孔是mRNA、酶等某些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
D.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核內存在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將唾液淀粉酶先放入沸水中2min,再放在37℃的恒溫水浴中,酶的催化效率前后變化是( 。
A.不斷降低B.先升后降C.先降后升D.沒有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為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
(1)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1]細胞壁、[4]葉綠體和液泡.
(2)在有氧條件下,將糖類中的能量轉化為熱能等能量的細胞器是[3]線粒體.
(3)控制人體性狀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的[10]染色質中,在植物細胞的細胞質的[3]線粒體和[4]葉綠體中也有少量DNA存在.
(4)在高等植物中不存在,而在低等植物細胞或動物細胞中有,并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的細胞器是[5]中心體.
(5)圖中這兩種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上所存在的差異,體現了細胞的多樣性.但在結構上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而使得這兩者之間具有統一性.
(6)由于這兩種細胞都具有[8]核膜,因而都屬于真核(真核或原核)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