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為部分人體細胞的生命歷程。I-Ⅳ代表細胞的生命現(xiàn)象,細胞1具有水分減少,代謝減慢的特征,細胞2可以無限增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I-Ⅳ過程中,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的是工、Ⅳ
B.成體干細胞能夠分化成漿細胞、肝細胞等,體現(xiàn)了細胞核的全能性
C.細胞2與正常肝細胞相比,代謝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D.效應T細胞作用于細胞1和細胞2使其死亡,此過程屬于細胞壞死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內蒙古東校區(qū)高二上期末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自然環(huán)境中生物種群數(shù)量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d處波動可能是因為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動所致
B.“涸澤而漁”會使魚的數(shù)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展停滯甚至崩潰
C.滅鼠時如果僅殺死一定數(shù)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適得其反
D.要開發(fā)利用動植物資源,最好要等到c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銅陵一中高二理上寒假學習檢測生物2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酵母菌的細胞呼吸的產物不包括( )
A.CO2 B.H2O C.酒精 D.乳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銅陵一中高二理上寒假學習檢測生物1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下圖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一極的基因為可能是A、b、C
B.三等對位基因中每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都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C.該細胞減數(shù)分裂只能產生2種配子
D.三等對位基因中每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銅陵一中高二理上寒假學習檢測生物1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假說—演繹法和類比推理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類探明基因神秘蹤跡的歷程:
①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提出遺傳因子(基因)
②薩頓研究蝗蟲的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中提出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
③摩爾根進行果蠅雜交實驗:找到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實驗證據(jù)
他們在研究的過程中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依次為( )
A.①假說—演繹法 ②假說—演繹法 ③類比推理
B.①假說—演繹法 ②類比推理 ③假說—演繹法
C.①假說—演繹法 ②類比推理 ③類比推理
D.①類比推理 ②假說—演繹法 ③類比推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銅陵一中高二理上寒假學習檢測生物1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生理過程不能使細胞內ADP含量增加的是( )
A.生長素由頂芽向側芽處運輸
B.突觸小體中神經遞質的釋放
C.氨基酸脫水縮合成多肽
D.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質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銅陵一中高二理上寒假學習檢測生物1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某生物的基因表達過程,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圖顯示了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
B.圖中②表示RNA聚合酶,⑤表示多肽鏈
C.一個③上可同時結合多個④,合成多種⑤
D.該生理過程可能發(fā)生在硝化細菌等原核細胞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安徽師大附中高二上學期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γ-氨基丁酸和某種局部麻醉藥在神經興奮傳遞過程中的作用機理如圖1所示.此種局麻藥單獨使用時不能通過細胞膜,如與辣椒素同時注射才會發(fā)生如圖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局麻藥作用于突觸后膜的Na+通逬,阻礙Na+內流,抑制突觸后膜產生興奮
B.γ-氨基丁酸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促進C1-內流,抑制突觸后膜產生興奮
C.局麻藥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機理—致,都屬于抑制性神經遞質
D.神經細胞興奮時,膜外由正電位變?yōu)樨撾娢唬搩扔韶撾娢蛔優(yōu)檎娢?/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高一下期末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和摩爾根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果蠅雜交實驗在F2代結果有差異,原因是:
A.前者有基因分離過程,后者沒有
B.前者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后者不一定
C.前者相對性狀差異明顯,后者不明顯
D.前者使用了假說演繹法,后者沒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