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羥胺可使胞嘧啶分子轉(zhuǎn)變?yōu)榱u化胞嘧啶,導致DNA復制時發(fā)生錯配(如圖).若一個DNA片段的兩個胞嘧啶分子轉(zhuǎn)變?yōu)榱u化胞嘧啶,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片段復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上的堿基序列都發(fā)生改變
B.該片段復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堿基對與總堿基對的比下降
C.這種變化一定會引起編碼的蛋白質(zhì)結構改變
D.在細胞核才可發(fā)生如圖所示的錯配

分析 1、DNA的復制方式為半保留復制.
2、基因突變不一定會引起生物性狀的改變,原因有:
①體細胞中某基因發(fā)生改變,生殖細胞中不一定出現(xiàn)該基因;
②若親代DNA某堿基對發(fā)生改變而產(chǎn)生隱性基因,隱性基因傳給子代,子代為雜合子,則隱性性狀不會表現(xiàn)出來;
③不同密碼子可以表達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狀是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有時基因改變,但性狀不一定表現(xiàn).
3、真核細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此外在細胞質(zhì)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有少量分布.

解答 解:A、若同一條鏈上的兩個胞嘧啶分子轉(zhuǎn)變?yōu)榱u化胞嘧啶,根據(jù)DNA半保留復制可知,該片段復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有一半DNA分子上的堿基序列會發(fā)生改變,A錯誤;
B、由圖可知,胞嘧啶分子轉(zhuǎn)變?yōu)榱u化胞嘧啶后與腺嘌呤配對,而不是與鳥嘌呤配對,因此該片段復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堿基對與總堿基對的比下降,B正確;
C、胞嘧啶分子轉(zhuǎn)變?yōu)榱u化胞嘧啶屬于基因突變,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等原因,基因突變不一定會引起編碼的蛋白質(zhì)結構改變,C錯誤;
D、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此外在細胞質(zhì)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因此在細胞核與細胞質(zhì)中均可發(fā)生如圖所示的錯配,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結合DNA復制時發(fā)生的錯配圖解,考查基因突變、DNA分子的復制、DNA的分布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DNA分子的分布;識記基因突變的概念,掌握基因突變與性狀改變之間的關系;掌握DNA復制方式,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已知某種生物的初級精母細胞有20個四分體,而其體細胞中共有8×109個脫氧核苷酸,假設平均每107個堿基對中有一個基因,該生物的體細胞有n條染色體,每條染色體上平均有m個基因,則n與m的值的依次是( 。
A.20.2×105B.40.1×10C.20.1×105D.40.2×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在利用基因工程獲得抗蟲棉的過程中,為了檢驗該轉(zhuǎn)基因棉花是否具備抗蟲的特性,需要進行基因工程的第四步--(  )
A.獲取目的基因B.構建表達載體C.導入受體細胞D.檢測與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DNA復制主要發(fā)生在間期(填“間期”或“分裂期”).其原料是四種脫氧核苷酸(填“核糖核苷酸”或“脫氧核苷酸”).由于DNA在復制過程中,邊解旋邊復制.分別以原來的兩條脫氧核苷酸鏈作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原則合成新鏈,所以每個新DNA分子都保留了原來DNA分子中的一條鏈(一半),因此,這種方式稱為半保留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大豆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物質(zhì)變化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種子鮮重不斷增加的原因是種子內(nèi)的有機物含量在不斷增加
B.種子萌發(fā)過程中根向地生長是由根部生長激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C.大豆種子在萌發(fā)的過程中自由水比結合水的比值升高,代謝增強
D.若測得某一時刻種子吸收O2與釋放CO2的體積比為1:3,則此時種子胚細胞的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示意蛋白質(zhì)合成的過程,請回答:

(1)轉(zhuǎn)錄的模板是④(填序號)中的一條鏈.
(2)翻譯的場所是②(填序號),翻譯的模板是③(填序號),運載氨基酸的工具是①(填序號),翻譯后的產(chǎn)物是蛋白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科學家通過對囊泡運輸調(diào)控機制的研究,獲得如圖所示的囊泡膜與靶膜的融合過程,圖中的物質(zhì)GTP具有與ATP相似的生理功能.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囊泡是由單層膜包裹的膜性結構,其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囊泡膜與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tǒng)
(2)由圖可知,只有當囊泡上的V-SNARE與靶膜上的相應受體(T-SNARE蛋白)結合形成穩(wěn)定的結構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由此說明這樣的膜融合過程具有特異性,且需要GTP提供能量.
(3)漿細胞在分泌抗體的過程中,與囊泡運輸直接有關的且不含核酸的細胞結構依次是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爾基體、細胞膜.
(4)下列人體細胞可發(fā)生圖示過程的是③④(填序號).
①紅細胞  ②造血干細胞  ③胰島細胞  ④唾液腺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科學家在研究鈉通過細胞膜的運輸方式時做了如下的實驗:向槍烏賊的神經(jīng)細胞內(nèi)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分別檢測神經(jīng)細胞周圍溶液中的24Na+.實驗方法和現(xiàn)象如下表:
實驗方法觀察到的現(xiàn)象
1向槍烏賊的神經(jīng)細胞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神經(jīng)細胞周圍溶液中出現(xiàn)24Na+
2同上加入某種藥物-神經(jīng)細胞周圍溶液中沒出現(xiàn)24Na+
3同上加入同種藥物加入ATP神經(jīng)細胞周圍溶液中出現(xiàn)24Na+
根據(jù)上表回答下列問題:
(1)由實驗1及其現(xiàn)象可知,神經(jīng)細胞周圍溶液中24Na+來源于向槍烏賊細胞內(nèi)注入的24Na+
(2)由實驗2和3可知,24Na+穿過神經(jīng)細胞膜需要能量.加入的藥物抑制了神經(jīng)細胞的呼吸作用,細胞不能產(chǎn)生ATP.
(3)綜合以上實驗,可判斷24Na+通過神經(jīng)細胞膜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果小麥的高稈(A)對矮稈(a)是顯性,抗病(B)對不抗。╞)是顯性,兩對基因自由組合,請回答以下問題:
(1)如題干中信息所示,則小麥種群最多有9種基因型;兩親本雜交,若F1代中高稈抗病植株所占比例為$\frac{3}{8}$,則其雜交親本的基因型組合為AaBb×aaBb或AaBb×Aabb,該F1代中矮稈不抗病植株占比為$\frac{1}{8}$.
(2)現(xiàn)有高稈抗。ˋABB)和矮稈不抗病(aabb)的兩個小麥品種雜交,F(xiàn)1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中可用于生產(chǎn)的優(yōu)良品種所占比例為$\frac{1}{16}$;選擇子二代中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個體自由交配,其后代中可用于生產(chǎn)的優(yōu)良品種所占比例為$\frac{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