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與肌肉注射相比,靜脈點滴因能將大劑量藥物迅速送到全身細胞而療效顯著,圖中a、b、c、d為內環(huán)境的相關組成(其中b為血漿).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c、d依次為組織液、淋巴、血漿
B.正常情況下,a大量被毛細血管吸收進入b,少量被毛細淋巴管吸收成為c
C.靜脈點滴一定濃度的血漿蛋白溶液有助于幫助癌癥患者排出腹部積水
D.免疫系統(tǒng)識別并清除異己也是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機制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人體成熟紅細胞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葡萄糖進入人成熟的紅細胞需要消耗ATP
B. 人成熟的紅細胞能不斷吸收氧氣,產(chǎn)生CO2
C. 人成熟的紅細胞不能合成血紅蛋白但能產(chǎn)生ATP
D. 人成熟的紅細胞在無絲分裂過程中有DNA的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骨骼肌內的白肌細胞含少量線粒體,適合無氧呼吸、進行劇烈運動。白肌細胞內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產(chǎn)物有
①酒精 ②乳酸 ③CO2 ④H2O ⑤ATP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同學們用不同光照對菠菜處理一段時間后,進行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的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 色素Ⅰ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B. 色素Ⅱ呈橙黃色,主要吸收藍紫光
C. 可看出色素的合成受外界因素的影響
D. 胡蘿卜素含量增加是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表現(xiàn)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鹽藻是生活在海水中的綠藻。某研究小組以鹽藻為材料利用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提供的試劑有:0.62mo1/L NaCl溶液(近似海水鹽度)、2.0mol/L NaCI溶液、3.0mol/L NaCl溶液、CO2緩沖液。
方法步驟:
第一步取圖所示裝置3套,分成甲、乙、丙三組,處理如下表所示:
組別 | C燒杯 | D燒杯 |
甲組 | 一定量的鹽藻 + 0.62mol/L NaCl溶液100mL | 30mL CO2緩沖液 |
乙組 | 等量的鹽藻 + 2.0mol/L NaCl溶液100mL | ① |
丙組 | 等量的鹽藻 + 3.0mol/L NaCl溶液l00mL | ② |
第二步置于適宜的光照和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
第三步記錄有色液滴移動的情況,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
(2)溶液①是__________。若乙組由于瓶內氣壓升高使得有色液滴右移,則瓶內氣壓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乙、丙三組有色液滴右移的刻度讀數(shù)為:甲>乙>丙,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_。
(4)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時間鹽藻內C3化合物含量將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利用生物技術獲得生物新品種的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
(1)隨著科技發(fā)展,獲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也越來越多,如乙圖中的“抗蟲基因”是利用甲圖中的方法獲取的,該方法稱為 . 該過程中使模板解旋的方法是 .
(2)在培育轉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為標記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細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養(yǎng)基上生長.乙圖為獲得抗蟲棉技術的流程.A過程需要的酶有、 . 圖中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受體細胞采用的方法是 . C過程的培養(yǎng)基除含有必要營養(yǎng)物質、瓊脂和激素外,還必須加入 .
(3)離體棉花葉片組織經(jīng)C、D、E成功地培育出了轉基因抗蟲植株,此過程涉及的細胞工程技術是 , 該技術的原理是 .
(4)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的方法是法.
(5)科學家將植物細胞培養(yǎng)到 , 包上人工種皮,制成了神奇的人工種子,以便更好地大面積推廣培養(y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試劑與鑒定的物質及顏色變化對應不正確的是
A. 雙縮脲試劑——蛋白質——紫色
B. 蘇丹Ⅲ染液——脂肪——紫色
C. 斐林試劑——麥芽糖——磚紅色
D. 碘液——淀粉——藍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