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中1―6表示不同的物鏡與目鏡,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A.1、2、5、6均為目鏡,3、4均為物鏡;且1比2的放大倍數(shù)小,3比4放大倍數(shù)小
B.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選用圖中的1、3、5
C.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正確調節(jié)順序:轉動轉換器→移動標本→調節(jié)光圈→調細準焦螺旋
D.欲獲得最小放大倍數(shù)的觀察效果,應選擇圖中的組合一般是1、4、5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河北省高一第一次調研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中1―6表示不同的物鏡與目鏡,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

 

A.1、2、5、6均為目鏡,3、4均為物鏡;且1比2的放大倍數(shù)小,3比4放大倍數(shù)小

B.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選用圖中的1、3、5

C.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正確調節(jié)順序:轉動轉換器→移動標本→調節(jié)光圈→調細準焦螺旋

D.欲獲得最小放大倍數(shù)的觀察效果,應選擇圖中的組合一般是1、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圖中1―6表示不同的物鏡與目鏡,乙和丙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1. A.
    1、2、5、6均為目鏡,3、4均為物鏡;且1比2的放大倍數(shù)小,3比4放大倍數(shù)小
  2. B.
    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應選用圖中的1、3、5
  3. C.
    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正確調節(jié)順序:轉動轉換器→移動標本→調節(jié)光圈→調細準焦螺旋
  4. D.
    欲獲得最小放大倍數(shù)的觀察效果,應選擇圖中的組合一般是1、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32. 回答關于“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方面的問題(共20分)

I.下圖1為某生物體內細胞模式圖的一部分,圖2a~h為細胞器或細胞的某一結構。

圖2中各結構放大比例不同。請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括號中填序號或字母,橫線上填文字)

(1)圖2所示的a~h中控制物質進出的細胞結構是[     ],研究表明,結構h的功能越復雜,其上的            種類和數(shù)量就越多。c結構上的⑥稱為             

(2)若圖1是漿細胞,分泌物是              ,與其他沒有分泌功能的細胞相比較,a~h中數(shù)目一定較多的細胞器是[      ]              。

(3)若圖1細胞具有明顯的b結構,則該細胞是否會出現(xiàn)g的現(xiàn)象?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圖1是植物細胞,將細胞培養(yǎng)成個體,可運用____________的技術實現(xiàn)。

(5)科學家用差速離心法能夠分離各種細胞結構。分離動物細胞結構時必須首先破壞細胞膜,破壞細胞膜最簡便的方法是                          

(6)若圖1--③中某膜蛋白基因的表達,則需要[        ]等細胞器來共同完成這項生理活動。(僅用圖1中的數(shù)字序號表示)

II.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對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過噬菌體裂解實驗確診。

細菌培養(yǎng):采集疑似患者的樣本,分離培養(yǎng),獲得可疑菌落。

細菌鑒定:實驗流程如下圖所示。

(7)炭疽桿菌對青霉素高度敏感,說明其屬         (真/古)細菌。與噬菌體比較,其最顯著的特點是                               。

(8)實驗所用液體培養(yǎng)基組成成分是牛肉膏、蛋白胨、NaCl、蒸餾水,其中提供氮源的是               。從同化作用類型看,用該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的細菌屬于          。

(9)實驗時需對配制的液體培養(yǎng)基采取               方法滅菌。

(10)實驗Ⅲ的過程中,接種可疑菌后,35℃培養(yǎng)24小時,液體培養(yǎng)基變渾濁,原因是               。

(11)在實驗Ⅳ中,先用無菌滴管吸取                       滴于平板培養(yǎng)基表面,再用               涂勻,經培養(yǎng)得到如圖中Ⅳ的6個菌落。然后在平板培養(yǎng)基的

           (填數(shù)字標號)菌落上滴加               。觀察并記錄結果。

(12)對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種炭疽桿菌疫苗,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體,與產生抗體相關的細胞除T細胞、B細胞外,一般還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32. 回答關于“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方面的問題(共20分)

I.下圖1為某生物體內細胞模式圖的一部分,圖2a~h為細胞器或細胞的某一結構。

圖2中各結構放大比例不同。請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括號中填序號或字母,橫線上填文字)

(1)圖2所示的a~h中控制物質進出的細胞結構是[     ],研究表明,結構h的功能越復雜,其上的            種類和數(shù)量就越多。c結構上的⑥稱為              。

(2)若圖1是漿細胞,分泌物是              ,與其他沒有分泌功能的細胞相比較,a~h中數(shù)目一定較多的細胞器是[      ]              。

(3)若圖1細胞具有明顯的b結構,則該細胞是否會出現(xiàn)g的現(xiàn)象?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圖1是植物細胞,將細胞培養(yǎng)成個體,可運用____________的技術實現(xiàn)。

(5)科學家用差速離心法能夠分離各種細胞結構。分離動物細胞結構時必須首先破壞細胞膜,破壞細胞膜最簡便的方法是                           。

(6)若圖1--③中某膜蛋白基因的表達,則需要[        ]等細胞器來共同完成這項生理活動。(僅用圖1中的數(shù)字序號表示)

II.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對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過噬菌體裂解實驗確診。

細菌培養(yǎng):采集疑似患者的樣本,分離培養(yǎng),獲得可疑菌落。

細菌鑒定:實驗流程如下圖所示。

(7)炭疽桿菌對青霉素高度敏感,說明其屬         (真/古)細菌。與噬菌體比較,其最顯著的特點是                              

(8)實驗所用液體培養(yǎng)基組成成分是牛肉膏、蛋白胨、NaCl、蒸餾水,其中提供氮源的是               。從同化作用類型看,用該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的細菌屬于         

(9)實驗時需對配制的液體培養(yǎng)基采取               方法滅菌。

(10)實驗Ⅲ的過程中,接種可疑菌后,35℃培養(yǎng)24小時,液體培養(yǎng)基變渾濁,原因是               。

(11)在實驗Ⅳ中,先用無菌滴管吸取                       滴于平板培養(yǎng)基表面,再用               涂勻,經培養(yǎng)得到如圖中Ⅳ的6個菌落。然后在平板培養(yǎng)基的

           (填數(shù)字標號)菌落上滴加               。觀察并記錄結果。

(12)對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種炭疽桿菌疫苗,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體,與產生抗體相關的細胞除T細胞、B細胞外,一般還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