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人體某部位結構示意圖,A、B、C、D表示的是結構,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體,有關此圖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②可以進入A、C、D

B.CO2濃度最高的液體是②

C.圖中O2濃度最低的液體是③

D.①②③④組成了體液,其中①②④構成了內環(huán)境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浙江杭州五校聯(lián)盟高三年級上第一次診斷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表是探究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實驗設計及結果.

注:“+”表示有;“﹣”表示無;*此行“+”的多少表示顏色的深淺.

根據(jù)實驗結果,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

A.蔗糖被水解成非還原糖

B.上述①②③反應的自變量為溫度

C.40℃為淀粉酶的最適溫度

D.淀粉酶對蔗糖的水解具有專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寧夏育才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是有關細胞分裂的問題。下圖中的A圖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與每條染色體DNA含量變化的關系;B圖表示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像。請根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A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復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

(2)B圖中乙細胞處于A圖中的______段。

(3)B圖乙細胞處于__________分裂的后期。

(4)B圖中屬于有絲分裂的是__________。

(5)B圖中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發(fā)生在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黑龍江雙鴨山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制備細胞膜時,選取的細胞和處理的方法正確的分別是( )

A.豬成熟紅細胞,將其放入生理鹽水中

B.雞成熟紅細胞,將其放入清水中

C.豬成熟紅細胞,將其放入清水中

D.雞成熟紅細胞,將其放入生理鹽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福建四地六校2高二上學期第三次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不同濃度生長素對芽生長的影響。當植物表現(xiàn)出頂端優(yōu)勢時,頂芽和最靠近頂芽的側芽所含生長素的濃度最可能依次分別為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黃岡市高一(上)第二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3秋•邯鄲期末)不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是( )

A.染色體與核糖體 B.中心體與核糖體

C.內質網(wǎng)與線粒體 D.高爾基體與線粒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省黃岡市高一(上)第二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3秋•雁峰區(qū)校級期末)如圖甲、乙、丙三圖是細胞的部分結構或細胞的模式圖.下列對有關圖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圖中甲、乙、丙分別是線粒體、細胞核、細菌

B.三種結構中都有由DNA和蛋白質構成的染色體

C.從結構上看,甲和乙的相同點是都具有雙層膜結構

D.從功能上看,甲和丙的相同點是都能進行有機物氧化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北京市朝陽區(qū)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探究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的關系,某興趣小組將西紅柿植株置于密閉裝置中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組別

溫度(℃)

實驗光照強度占自然光照強度的百分比(%)

開始時的

CO2濃度(%)

12h后的

CO2濃度(%)

1

25

0

0.35

0.368

2

25

20

0.35

0.306

3

25

40

0.35

0.289

4

25

60

0.35

0.282

5

25

80

0.35

0.280

6

25

100

0.35

0.279

根據(jù)上表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實驗的自變量是CO2濃度的變化,因變量是光照強度的變化

B.通過表中實驗結果可知該植株在實驗條件下的呼吸速率和凈光合速率

C.若將第6組植株突然移至第4組條件下,短時間內細胞中的C5將增加

D.通過上述實驗,可以確定西紅柿生長的最佳光照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天津南開中學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的紅細胞能合成血紅蛋白,但不能合成胰島素,據(jù)此推測紅細胞中( )

A.只有血紅蛋白基因

B.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C.有血紅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沒有胰島素基因

D.既有血紅蛋白基因,也有胰島素基因和其他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