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實驗中每只小桶內(nèi)兩種小球的數(shù)量必須相等 | |
B. | 甲同學模擬的是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配子的隨機結合 | |
C. | 乙同學模擬的是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 |
D. | 甲、乙重復300次實驗后,統(tǒng)計的Dd、AB組合的概率均約為50% |
分析 根據(jù)孟德爾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基因)決定的,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為顯性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如:D),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為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對存在.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為純合子,不同的為雜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當雜合子自交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1.用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兩小桶內(nèi)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隨機結合,模擬生物在生殖過程中,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
解答 解:A、實驗中每只小桶內(nèi)兩種小球代表一對等位基因,所以數(shù)量必須相等,A正確;
B、Ⅰ和Ⅱ中的D和d是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所以甲同學的實驗只模擬了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配子隨機結合的過程,B正確;
C、乙同學模擬了親本產(chǎn)生配子時減數(shù)分裂中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C正確;
D、甲同學每次分別從Ⅰ、Ⅱ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其中Dd概率約為$\frac{1}{2}×\frac{1}{2}+\frac{1}{2}×\frac{1}{2}=\frac{1}{2}$,乙同學每次分別從Ⅲ、Ⅳ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其中AB組合的概率約$\frac{1}{2}×\frac{1}{2}=\frac{1}{4}$,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明確實驗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隨機結合所代表的含義;其次要求考生明確甲、乙兩同學操作的區(qū)別及得出的結果,再對選項作出準確的判斷,屬于考綱理解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光反應和暗反應都能轉(zhuǎn)化光能 | |
B. | 暗反應的減弱會影響光反應的進行 | |
C. | 光反應不需要酶的催化,暗反應需要酶的催化 | |
D. | 增加光照強度,[H]、ATP的量一定能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2%和30% | B. | 24%和30% | C. | 24%和22% | D. | 26%和2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未接種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 | B. | 接種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 | ||
C. | 接種了的選擇培養(yǎng)基 | D. | 未接種的選擇培養(yǎng)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細菌的遺傳物質(zhì)與噬菌體的遺傳物質(zhì)均能被吡羅紅染成紅色 | |
B. | 該細菌細胞沒有生物膜系統(tǒng),因而無法完成信息交流 | |
C. | 與該細菌“能吃鐵”性狀有關的遺傳物質(zhì)在第5號染色體上 | |
D. | 這些磁性細菌在磁場控制下,可以對人體某些部位的疾病進行靶向治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清遠市高一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正常生長的綠藻,照光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用黑布迅速將培養(yǎng)瓶罩上,此后綠藻細胞的葉綠體內(nèi)不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 )
A.O2的產(chǎn)生停止 B.C5的生成減慢
C.ATP含量上升 D.C3的還原減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構成核糖體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 | |
B. | mRNA、tRNA均不含有氫鍵,一個tRNA分子中只有一個反密碼子 | |
C. | 核酸與ATP中所含元素種類相同 | |
D. | DNA酶與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斷開的化學鍵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