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氨基丁酸和某種局部麻醉藥在神經興奮傳遞過程中的作用機理如下圖所示。此種局麻藥單獨使用時不能通過細胞膜,如與辣椒素同時注射才會發(fā)生如圖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局麻藥作用于突觸后膜的Na+通道,阻礙Na+內流,抑制突觸后膜產生興奮
B.γ-氨基丁酸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促進Cl-內流,抑制突觸后膜產生興奮
C.局麻藥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機理一致,都屬于抑制性神經遞質
D.神經細胞興奮時,膜外由正電位變?yōu)樨撾娢,膜內由負電位變(yōu)檎娢?/p>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北京市高三上學期期末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0分)動物通過嗅覺感受器探測外界環(huán)境的氣味分子,圖為嗅覺感受器細胞接受刺激產生興奮的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氣味分子與細胞膜上的__________結合后,再通過G蛋白激活蛋白X,蛋白X使ATP分子轉化為環(huán)腺苷酸(cAMP),由此可知蛋白X具有___________功能。氣味分子所引起的系列反應體現了細胞膜___________的功能。
(2)cAMP分子可開啟細胞膜上的Na+通道,引起大量的Na+內流,使膜電位變?yōu)開__________________,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導到_________________,形成嗅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三第二學期綜合練習(一)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與基因相關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基因與生物性狀之間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B.基因內增加一個堿基對會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
C.存在生殖隔離的生物彼此之間基因不能進行自由交流
D.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從基因文庫中獲取目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會對植物造成傷害,導致植物內源激素水平方面的變化。下圖表示不同鉛質量濃度下黃瓜幼苗葉片中四種內源激素含量的變化,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隨著鉛質量濃度升高,葉片中脫落酸和赤霉素呈上升趨勢
B.據本實驗結果推測,赤霉素對葉片的生長具有促進作用
C.實驗結果表明,低質量濃度鉛有利于植物的營養(yǎng)生長
D.黃瓜幼苗期抵抗重金屬污染的能力與內源激素水平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浙江省高二第二學期三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為人體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和組織細胞與內環(huán)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若細胞為肌細胞,長時間劇烈運動后,血漿成分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圖示中 端乳酸含量會增加,但血漿PH依舊會保持穩(wěn)定,此時參與穩(wěn)態(tài)調節(jié)的主要物質是 等。血漿中 會對呼吸中樞產生刺激,使呼吸加快加深,這全過程屬于 調節(jié)。
(2)若細胞為胰島細胞,饑餓時,Ⅱ端血漿成分明顯增加的是 ;若細胞為肝細胞,此時Ⅱ端血漿成分明顯增加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浙江省高二第二學期三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對人體內環(huán)境及穩(wěn)態(tài)的敘述,正確的是
A.劇烈運動時,肌細胞的代謝產物會使組織液pH升高
B.內環(huán)境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淋巴
C.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會引起血漿滲透壓上升
D.穩(wěn)態(tài)被破壞后,細胞內的酶促反應會受到嚴重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7.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下列哪組物質是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的( )
A.CO2、ATP B.[H]、ATP C.光能、[H] D.H2O、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4.某植株幼葉正常,部分成熟葉出現病態(tài),用Ca(NO3)2根部施肥后成熟葉恢復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區(qū)細胞吸收Ca2+、NO3ˉ和H2O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2013四川卷)4.下列實驗所采取的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原理的是( )
A.利用果膠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臟研磨液促使過氧化氫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熱提高胡蘿卜素的萃取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