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豌豆種子黃色(Y)對綠色為顯性,圓粒(R)對皺粒為顯性.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與yyRr個體雜交,關于F1的描述,正確的是( 。
A.顯性純合子占$\frac{3}{8}$B.隱性純合子占$\frac{1}{8}$C.黃色圓粒占$\frac{3}{8}$D.黃色皺粒占$\frac{1}{8}$

分析 本題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原理和應用,把成對的基因拆開,一對一對的考慮,不同對的基因之間用乘法,即根據(jù)分離定律來解自由組合的題目,是解題的關鍵.

解答 解:A、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與yyRr個體雜交,后代顯性純合在占0×$\frac{1}{4}$=0,A錯誤;
B、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與yyRr個體雜交,隱性純合子占$\frac{1}{2}×\frac{1}{4}$=$\frac{1}{8}$,B正確;
C、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與yyRr個體雜交,黃色圓粒占$\frac{1}{2}$×$\frac{3}{4}$=$\frac{3}{8}$,C正確;
D、基因型為YyRr的個體與yyRr個體雜交,黃色皺粒占$\frac{1}{2}×\frac{1}{4}$=$\frac{1}{8}$,D正確.
故選:BC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原理和應用,要求學生掌握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能根據(jù)題干中的信息判斷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的對應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荔枝是著名的嶺南佳果.其果皮中存在多酚氧比酶,多酚氧比酶能夠氧化果皮中的一些無色物質,形成褐色物質,這是引起采后荔枝果皮褐變的原因之一.褐變的發(fā)生嚴重影響了荔枝的深鮮效果,果皮褐變面積百分率,常作為荔枝保鮮效果的指標.在不考慮其它因素影響褐變的前提下,利用上述現(xiàn)象,以荔枝果皮褐變面積百分率為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指標,某同學設計了一個實驗,旨在探究溫度對荔枝果皮內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1)請補充下列實驗設計中空缺的內容:
①設計溫度梯度:5℃、lO℃、15℃、20℃、25℃、30℃
②確定測量指標:荔枝果皮褐變面積百分率;
③選擇同一品種、大小和成熟度一致且無機械損傷的新鮮荔枝果實,將其分成6組,每組數(shù)量相等,裝入保鮮袋并作好標簽后.分別放入相應溫度的恒溫箱中;
④經(jīng)過5天后,取出荔枝果實.測定并記錄褐變面積.
(2)請據(jù)如圖分析實驗結果:在5~30℃范圍內,荔枝果皮褐變面積百分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表明果皮內多酚氧化酶活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請結合上述實驗結果,指出對荔枝具有較好保鮮效果所需的溫度范圍0~15℃.
(3)在完全無氧條件下,多酚氧化酶將無法催化上述的褐變反應過程.如果在此條件下.荔枝果皮不會發(fā)生褐變,可否在此條件下貯藏荔枝?為什么?不可以.因為在完全無氧條件下,果實的有氧呼吸停止,但無氧呼吸明顯加強,造成酒精的大量積累,從而對細胞造成毒害,引起果實腐爛.
(4)削皮后的蘋果和馬鈴薯容易發(fā)生褐變,請據(jù)此分析要選擇無機械損傷的荔枝果實為實驗材料的原因機械損傷的荔枝易發(fā)生褐變,從而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5)除上述溫度、氧和機械損傷以外.還有哪些因素影響果蔬防腐保鮮效果,請?zhí)岢鲋辽賰煞N相應的保鮮措施.①控制水分如采用薄膜包裝或表面噴涂果蠟等;
②防止微生物感染如采后對果蔬進行殺菌處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某生物中有兩對等位基因,其中A、a位于第二對同源染色體上,B、b位于第三對同源染色體上.請回答下列問題:
(1)若該生物為小鼠,基因A控制黃色皮毛,基因B控制黑色皮毛.當A和B同時存在時,表現(xiàn)為灰色皮毛;aabb表現(xiàn)為白色皮毛.一個灰色雄鼠和一個黃色雌鼠交配,子一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frac{3}{8}$黃色小鼠、$\frac{3}{8}$灰色小鼠、$\frac{1}{8}$黑色小鼠、$\frac{1}{8}$白色小鼠,則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Aabb.
(2)若該生物體中另一對等位基因D、d也位于第二對同源染色體上,D對d為完全顯性.當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時,假設它們作為一個遺傳單位傳遞下去(即無互換).那么當基因型為的個體自交,則后代中基因型及比例為AAdd:AaDd:aaDD=1:2:1.
(3)若該生物為一年生植物,某地區(qū)該植物類型均為aa型,某一年洪水沖來了許多AA和Aa的種子,不久群體的基因型頻率變?yōu)锳A 55%、Aa 40%、aa 5%.則該種群植物自交兩代后,基因型 AA、Aa的頻率分別為70%和10%.若自由交配兩代后,基因型AA、Aa的頻率分別為56.25%和37.5%.
(4)若正常二倍體生物體細胞的染色體表示為:=、=、=、=、=,則下列各項所代表染色體組成,屬于“染色體組成倍地增多或減少”的有BD.
A、=、=、=、=、≡B、-、-、-、-、-
C、-、=、=、=、=D、≡、≡、≡、≡、≡
E、≡、=、=、≡、=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關于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B.遺傳和變異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C.自然選擇學說是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
D.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人體被病原體感染后,參與特異性免疫的B細胞將分化為( 。
A.吞噬細胞B.黏膜細胞C.漿細胞D.記憶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2•浙江一模)下列各曲線所代表的生物學含義及其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圖表示人的成熟紅細胞中ATP生成速率與氧氣濃度的關系

B.乙圖所示物質運輸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劑的影響

C.丙圖表示酵母菌呼吸時氧氣濃度與CO2生成速率的關系,a點時產(chǎn)生的CO2全都來自有氧呼吸

D.丁圖表示小鼠體內酶活性與環(huán)境溫度的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顏色變化常作為生物實驗結果觀察的一項重要指標,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用滴管在花生子葉薄片上滴加蘇丹Ⅲ染液,發(fā)現(xiàn)滿視野都呈現(xiàn)橘黃色,于是滴1-2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細胞液顏色變淺是液泡里的色素發(fā)生了滲透作用
C.觀察細胞中的線粒體時,將刮取的口腔上皮細胞碎屑涂抹在健那綠染液中制片,顯微鏡下觀察沒有發(fā)現(xiàn)藍綠色細胞,最可能的原因是沒有經(jīng)過鹽酸水解
D.提取葉綠體色素時,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為淡綠色,可能是因為未加入碳酸鈣粉末,葉綠素分子被部分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某考古隊在古墓中挖掘出的陪葬品中有一罐小麥粒,為了解這批小麥粒目前的生理狀況,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了下列實驗(如圖所示):
(1)該實驗的原理是小麥細胞呼吸消耗O2,釋放CO2,CO2被NaOH吸收,紅墨水向左移動
(2)該實驗的對照組應選用(只填單一變量)等量、干燥、煮死的小麥粒.
(3)該實驗進行一定時間后,若實驗裝置中,實驗組的紅墨水左移明顯大于對照組,則說明古代小麥仍有生命力.
(4)如果后來經(jīng)播種種植證實,古代小麥仍具有基本正常的生長繁殖能力,有人猜測該古代小麥可能具有耐貯存基因.現(xiàn)要證實古代小麥是否具有耐貯基因,有人設計了一個實驗進行探究,請你將下列實驗步驟填寫完整,然后預測結果并得出相應的結論.
實驗步驟:
第一步:將古代小麥種子曬干,分成若干等份,貯藏在普通的貯糧環(huán)境中,同時用等量曬干的普通小麥種子分成等量相同份數(shù),并放在相同的貯糧環(huán)境中作對照.
第二步:第二、三、四…年,每年從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各取1份種子測定其發(fā)芽率并進行比較.
預測可能的結果及相應的結論:
①若貯藏年限越長,古代小麥種子的發(fā)芽率越高于對照組,則說明古代小麥具有耐貯存基因
②若各個貯藏年限的古代小麥發(fā)芽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或甚至小于普通小麥),則說明古代小麥不具有耐貯存基因(或古代小麥和現(xiàn)代普通小麥都具有耐貯存基因,或不能得出準確結論)
③若各個貯存年限的古代小麥發(fā)芽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則說明古代小麥不具有耐貯存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用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處理口腔上皮細胞,可觀察到細胞核被染成綠色
B.進行酵母菌計數(shù)時,將培養(yǎng)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其自行滲入
C.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應先在低倍鏡下找到分生區(qū)
D.觀察紫色洋蔥質壁分離時發(fā)現(xiàn)紫色的原生質層逐漸縮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