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內動點M(x,y),=(x-2,),=(x+2,)且=0
(Ⅰ)求點M的軌跡E的方程;
(Ⅱ)設直線:l:y=kx+m(k>0,m≠0)分別交x、y軸于點A、B,交曲線E于點C、D,且
①求k的值;
②若點N(,1),求△NCD面積取得最大時直線l的方程.
【答案】分析:(I)設動點M(x,y).根據(jù)數(shù)量積運算即可得出;
(II)①在l:y=kx+m中分別令x=0,y=0可得B,A的坐標,設C(x1,y1),D(x2,y2),把直線l的方程與橢圓的方程聯(lián)立得到判別式△及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利用即可求得k的值.②根據(jù)弦長公式和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即可得到△NCD的面積,再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質即可得出.
解答:解:(Ⅰ)設動點M(x,y).
,∴,
化為,即為點M的軌跡E的方程.
(Ⅱ)①在l:y=kx+m中分別令x=0,y=0可得B(0,m),A
設C(x1,y1),D(x2,y2),
得到(1+2k2)x2+4mkx+2m2-4=0,
△=16m2k2-4(1+2k2)(2m2-4)=32k2-8m2+16,
,
,∴,∴,
又m≠0,化為4k2=1+2k2,
∵k>0,∴
②|CD|===
點N到CD的距離=
===
當且僅當4-m2=m2時等號成立,即m2=2,解得.,此時△>0,
所以直線的方程為l:
點評:本題綜合考查了直線與橢圓相交問題轉化為直線的方程與橢圓的方程聯(lián)立得到判別式△及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根據(jù)向量相等表示坐標之間的關系,根據(jù)弦長公式和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到△的面積,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質求最值等知識與方法.需要較強的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及模式識別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平面內動點P(x,y)到定點F(1,0)的距離與其到定直線l:x=4的距離之比是
12
,設動點P的軌跡為M,軌跡M與x軸的負半軸交于點A,過點F的直線交軌跡M于B、C兩點.
(1)求軌跡M的方程;
(2)證明:當且僅當直線BC垂直于x軸時,△ABC是以BC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
(3)△ABC的面積是否存在最值?如果存在,求出最值;如果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09•大連一模)平面內動點M(x,y),
a
=(x-2,
2
y
),
b
=(x+2,
2
y
)且
a
b
=0
(Ⅰ)求點M的軌跡E的方程;
(Ⅱ)設直線:l:y=kx+m(k>0,m≠0)分別交x、y軸于點A、B,交曲線E于點C、D,且
CA
=
BD

①求k的值;
②若點N(
2
,1),求△NCD面積取得最大時直線l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大連一模 題型:解答題

平面內動點M(x,y),
a
=(x-2,
2
y
),
b
=(x+2,
2
y
)且
a
b
=0
(Ⅰ)求點M的軌跡E的方程;
(Ⅱ)設直線:l:y=kx+m(k>0,m≠0)分別交x、y軸于點A、B,交曲線E于點C、D,且
CA
=
BD

①求k的值;
②若點N(
2
,1),求△NCD面積取得最大時直線l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1年高考數(shù)學總復習備考綜合模擬試卷(4)(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平面內動點P(x,y)到定點F(1,0)的距離與其到定直線l:x=4的距離之比是,設動點P的軌跡為M,軌跡M與x軸的負半軸交于點A,過點F的直線交軌跡M于B、C兩點.
(1)求軌跡M的方程;
(2)證明:當且僅當直線BC垂直于x軸時,△ABC是以BC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
(3)△ABC的面積是否存在最值?如果存在,求出最值;如果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