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為菱形,PA⊥平面ABCD,∠ABC=60°,E,F分別是BC,PC的中點.

(1)證明:AE⊥PD;

(2)若H為PD上的動點,EH與平面P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為,

求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

(1)證明略(2)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解析:

(1)  由四邊形ABCD為菱形,∠ABC=60°,

可得△ABC為正三角形.

因為E為BC的中點,所以AE⊥BC.

又BC∥AD,因此AE⊥AD.

因為PA⊥平面ABCD,AE平面ABCD,所以PA⊥AE.

而PA平面PAD,AD平面PAD且PA∩AD=A,

所以AE⊥平面PAD.又PD平面PAD,

所以AE⊥PD.

(2)  如圖所示,設(shè)AB=2,H為PD上任意一點,連結(jié)AH、EH,

由(1)知,AE⊥平面PAD,

則∠EHA為EH與平面PAD所成的角.

在Rt△EAH中,AE=,

所以,當AH最短時,∠EHA最大,

即當AH⊥PD時,∠EHA最大.

此時,tan∠EHA===,

因此AH=.又AD=2,

所以∠ADH=45°,所以PA=2.

方法一  因為PA⊥平面ABCD,PA平面PAC,

所以,平面PAC⊥平面ABCD.

過E作EO⊥AC于O,則EO⊥平面PAC,

過O作OS⊥AF于S,連接ES,

則∠ESO為二面角E—AF—C的平面角.

在Rt△AOE中,EO=AE·sin30°=,

AO=AE·cos30°=,又F是PC的中點,

在Rt△ASO中,SO=AO·sin45°=,

又SE===,

在Rt△ESO中,cos∠ESO===,

即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方法二  由(1)知AE,AD,AP兩兩垂直,以A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又E、F分別為BC、PC的中點,所以

A(0,0,0),B(,-1,0),C(,1,0),

D(0,2,0),P(0,0,2),E(,0,0),F(xiàn)(,,1),

所以=(,0,0),

=(,,1).

設(shè)平面AEF的一法向量為

m=(x1,y1,z1),

因此

取z1=-1,則m=(0,2,-1),

因為BD⊥AC,BD⊥PA,PA∩AC=A,

所以BD⊥平面AFC,

為平面AFC的一法向量.

=(-,3,0),

所以cos〈m,〉===.

因此,二面角E—AF—C為銳角,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BCD=90°,AB=BC=PB=PC=2,CD=1,側(cè)面PBC⊥底面ABCD,點F在線段AP上,且滿足
PF
PA

(1)證明:PA⊥BD;
(2)當λ取何值時,直線DF與平面ABCD所成角為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為直角梯形,AB∥DC,∠DAB=90°,PA⊥底面ABCD,且PA=AD=DC=
12
AB=1

(1)求證:面PAD⊥面PCD;
(2)求直線PC與面PAD所成角的余弦值;
(3)求AC與PB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已知四棱錐中,底面為正方形,側(cè)面為正三角形,且平面底面,中點,求證:

(1)平面;     (2)平面平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4屆遼寧瓦房店高級中學高二上期中考試理科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本題滿分12分)如圖所示,已知四棱錐S—ABCD的底面ABCD是矩形,M、N分別是CD、SC的中點,SA⊥底面ABCD,SA=AD=1,AB=.

(1)求證:MN⊥平面ABN;(2)求二面角A—BN—C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湖南省長沙市2009-2010學年度高一第二次單元考試 題型:選擇題

((10分).如圖所示,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為菱形,PA⊥平面ABCD,

∠ABC=60°,E,F分別是BC,PC的中點.

(1)證明:AE⊥PD;

(2)若H為PD上的動點,EH與平面P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為,

求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