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P是圓F1:(x+1)2+y2=16上的動點,點F2(1,0),線段PF2的垂直平分線l與半徑F1P交于點Q.
(I)當點P在圓上運動時,求點Q的軌跡C的方程.
(II)已知點M(1,),A、B在(1)中所求的曲線C上,且(λ∈R,O是坐標原點),
(i)求直線AB的斜率;
(ii)求證:當△MAB的面積取得最大值時,O是△MAB的重心.
【答案】分析:(I)根據(jù)圓M的標準方程得到點M坐標(-1,0),圓的半徑R=4,再由線段中垂線定理,可得出點Q的軌跡C是橢圓,從而可得出點G的軌跡C對應的橢圓的標準方程;
(II)(i)設A(x1,y1),B(x2,y2),由,再利用點差法,即可求得直線AB的斜率;
(ii)設AB的直線方程為y=-,代入橢圓C的方程,求出|AB|及P到直線AB的距離,從而可得△MAB的面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即可證得結(jié)論.
解答:(I)解:根據(jù)題設有|QP|=|QF2|,|F1P|=4
∴|QF1|+|QF2|=|QF1|+|QP|=|F1P|=4
∵|F1F2|=2<4    
∴根據(jù)橢圓的定義可知,Q的軌跡為以F1(-1,0),F(xiàn)2(1,0)為焦點中心在原點半長軸為2,半焦距為1,半短軸為的橢圓,其方程為
(II)(i)解:設A(x1,y1),B(x2,y2),由
1-x1+1-x2=λ,

由 ,
兩式相減可得+=0
直線AB的斜率為=;
(ii)證明:設AB的直線方程為y=-,代入橢圓C的方程,整理得x2-tx+t2-3=0
∴△=3(4-t2)>0,|AB|==
∵P到直線AB的距離d=
∴△MAB的面積為S=
×=
∴S≤,當且僅當2-t=6+3t,即t=-1時取等號
∴當t=-1時,三角形的面積S取得最大值
根據(jù)韋達定理得x1+x2=t=-1,∴x1+x2=2+λ=-1,∴λ=-3
,
故O是△MAB的重心.
點評:本題借助一個動點的軌跡,得到橢圓的第一定義,進而求出其軌跡方程,考查向量知識的運用,考查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考查基本不等式的運用,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請考生注意:重點高中學生只做(1)、(2)兩問,一般高中學生只做(1)、(3)兩問.
已知P是圓F1:(x+1)2+y2=16上任意一點,點F2的坐標為(1,0),直線m分別與線段F1P、F2P交于M、N兩點,且
MN
=
1
2
(
MF2
+
MP
),|
NM
+
F2P
|=|
NM
-
F2P
|

(1)求點M的軌跡C的方程;
(2)斜率為k的直線l與曲線C交于P、Q兩點,若
OP
OQ
=0
(O為坐標原點).試求直線l在y軸上截距的取值范圍;
(3)是否存在斜率為
1
2
的直線l與曲線C交于P、Q兩點,使得
OP
OQ
=0
(O為坐標原點),若存在求出直線l的方程,否則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P是圓F1:(x+1)2+y2=16上的動點,點F2(1,0),線段PF2的垂直平分線l與半徑F1P交于點Q.
(I)當點P在圓上運動時,求點Q的軌跡C的方程.
(II)已知點M(1,
3
2
),A、B在(1)中所求的曲線C上,且
MA
+
MB
OM
(λ∈R,O是坐標原點),
(i)求直線AB的斜率;
(ii)求證:當△MAB的面積取得最大值時,O是△MAB的重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已知P是圓F1:(x+1)2+y2=16上的動點,點F2(1,0),線段PF2的垂直平分線l與半徑F1P交于點Q.
(I)當點P在圓上運動時,求點Q的軌跡C的方程.
(II)已知點M(1,數(shù)學公式),A、B在(1)中所求的曲線C上,且數(shù)學公式(λ∈R,O是坐標原點),
(i)求直線AB的斜率;
(ii)求證:當△MAB的面積取得最大值時,O是△MAB的重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北省仙桃市高三(下)5月仿真模擬數(shù)學試卷(理科)(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P是圓F1:(x+1)2+y2=16上的動點,點F2(1,0),線段PF2的垂直平分線l與半徑F1P交于點Q.
(I)當點P在圓上運動時,求點Q的軌跡C的方程.
(II)已知點M(1,),A、B在(1)中所求的曲線C上,且(λ∈R,O是坐標原點),
(i)求直線AB的斜率;
(ii)求證:當△MAB的面積取得最大值時,O是△MAB的重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