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81%
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6.一個線圈的電流強度在0.001s內有0.02A的變化時,產生50V的自感電動勢,求線圈的自感系數,如果這個電路中電流強度的變化率為40A/s,產生的自感電動勢又是多大?

分析 根據自感電動勢公式E=LIt,結合電流變化率,即可求解;切斷電路時,自感系數不變,再由自感電動勢,即可求解.

解答 解:自感電動勢公式E=LIt,結合電流變化率為It=0.020.001=20A/s,產生的自感電動勢為50V;
則有:L=EIt=5020=2.5V•s/A=2.5H,
當電流變化率為40A/s,
產生的自感電動勢是E′=LIt=2.5×40V=100V,
答:這線圈的自感系數是2.5H,產生的自感電動勢是100V.

點評 本題是基礎的內容的考察,知道什么是自感現象,明確自感的作用可以解答本題,掌握自感電動勢公式的應用,注意自感系數與電流變化率的大小無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B兩小車中有一彈簧,用手抓住小車并將彈簧壓縮后使小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將兩小車及彈簧看作系統,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若同時放開兩手,則A、B兩車的總動量為零
②先放A車后放B車,則系統的動量守恒而機械能不守恒
③先放B車后放A車(手保持不動),則系統的動量不守恒而機械能守恒
④先放A車,后用手推B動車,則系統的動量不守恒,機械能也不守恒.
A.①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江中某輪渡站兩岸的碼頭A和B正對,如圖所示,水流速度恒定且小于船速.若要使渡船直線往返于兩碼頭之間,則船在航行時應( �。�
A.往返時均使船垂直河岸航行
B.往返時均使船頭適當偏向上游一側
C.從A碼頭駛往B碼頭,應使船頭適當偏向上游一側
D.從b碼頭返回a碼頭,應使船頭適當偏向上游一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歷史上曾有科學家把相同位移內速度變化相等的單向直線運動稱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現稱為“另類勻變速直線運動”).“另類勻變速直線運動”定義為A=vsv0s,其中v0和vs分別表示某段位移s內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體做加速運動,A<0表示物體做減速運動.而現在物理學中加速度的定義式為a=vtv0t,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A不變,則a不變
B.若A不變,則物體在中間位置處的速度為v0+vs2
C.若A>0且保持不變,則a逐漸減小
D.若A不變,則物體在中間位置處的速度為v02+vs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繩OA能承受的最大張力為10N,且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45°,水平繩OB所承受的最大張力為5N,豎直繩OC能夠承受足夠大的張力,在確保繩OA和OB不被拉斷的情況下,繩OC下端懸掛物體的最大重力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利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可以測量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待測干電池,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10Ω),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200Ω),定值電阻R0(阻值為1Ω),電壓表兩個(量程為3V,內阻約5kΩ和量程1V,內阻約2kΩ),開關S.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兩節(jié)相同的干電池串聯,按電路將實驗器材正確連接;
②將滑動變阻器阻值調到最大,閉合開關S;
③多次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記下兩電壓表的示數U1和U2;
④以U1為縱坐標,U2為橫坐標,描點畫線作出U1-U2圖線如圖乙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為減少實驗誤差,滑動變阻器應選R1,(填“R1”或“R2”),電壓表V2應選1V(填“3V”或“1V”);
(2)分別用E和r表示電池組的電動勢和內阻,則U1與U2的關系式為U1=E-U2-U2R0r;
(3)由圖乙圖線求得每一節(jié)電池的電動勢為1.50V,內阻為0.50Ω.(結果小數點后保留兩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8.假設地球可視為質量分布均勻的球體.已知地球表面兩極處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0,地球的半徑為R,地球的自轉周期為T,引力常量為G,由此可知( �。�
A.地球的質量為g0RG
B.地球表面赤道處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0-\frac{4{π}^{2}R}{{T}^{2}}
C.近地衛(wèi)星在軌運行的加速度大小為\frac{4{π}^{2}R}{{T}^{2}}
D.地球同步衛(wèi)星在軌道上運行的加速度大小為\root{3}{\frac{16{g}_{0}{R}^{2}{π}^{4}}{{T}^{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為了測量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μ,某小組使用位移傳感器設計了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讓木塊從傾斜木板上一點A由靜止釋放,位移傳感器可以測出木塊到傳感器的距離.位移傳感器連接計算機,描繪出滑塊相對傳感器的位移s隨時間t變化規(guī)律,如圖2所示.

①根據上述圖線,計算0.4s時木塊的速度v=0.4m/s,木塊加速度a=1m/s2;
②為了測定動摩擦因數μ,還需要測量的量是斜面的傾角或A的高度;(已知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③為了提高木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μ的測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B.
A.木板的傾角越大越好
B.A點與傳感器距離適當大些
C.選擇體積較大的空心木塊
D.傳感器開始計時的時刻必須是木塊從A點釋放的時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列車沿軌道直線由A地駛向B地,A、B相距為210m,列車從A地由靜止出發(fā)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1=4m/s2,列車最后一階段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2=2m/s2,到達B時恰好靜止.行駛途中列車還可做勻速運動,列車行使過程最近速度不超過20m/s,求列車由A到達B的最短時間t.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閸忥拷 闂傦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