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粒子在區(qū)域Ⅰ做圓周運動,洛侖茲力提供向心力,結(jié)合幾何關(guān)系得到軌道半徑,再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求解磁感應強度大。
(2)粒子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畫出運動軌跡,根據(jù)類平拋運動的分運動公式列式求解進入磁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對磁場中的運動過程列式,同時要結(jié)合幾何關(guān)系分析;
(3)電場的變化周期恰好等于粒子循環(huán)一周的時間,對粒子的圓周運動過程和類平拋運動過程分別求解時間后求和即可.
解答 解:(1)粒子在區(qū)域Ⅰ做圓周運動的半徑R=L,由洛倫茲力提供向心力知:qv0B1=$m\frac{{v}_{0}^{2}}{R}$,
聯(lián)立解得:B1=$\frac{m{v}_{0}}{qL}$;
(2)粒子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離開電場時沿電場方向的速度,有:
vy=at=$\frac{{q{E_0}}}{m}$•$\frac{L}{{v}_{0}}$=$\frac{4}{3}$v0,
離開電場時速度的偏轉(zhuǎn)角為θ,tanθ=$\frac{{v}_{y}}{{v}_{0}}=\frac{4}{3}$,θ=53°,
所以粒子離開電場時的速度為:v=$\frac{{v}_{0}}{cos53°}$=$\frac{5}{3}$v0,
粒子在電場中偏轉(zhuǎn)的距離為:y=$\frac{1}{2}$at2=$\frac{1}{2}$•$\frac{q{E}_{0}}{m}$($\frac{L}{{v}_{0}}$)2=$\frac{2}{3}$L;
畫出粒子運動軌跡的示意圖如圖所示,粒子在區(qū)域Ⅱ做圓周運動的圓心O2與在區(qū)域Ⅰ做圓周運動的圓心O1的連線必須與邊界垂直才能完成上述運動,由幾何關(guān)系知粒子在區(qū)域Ⅱ做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frac{{L-\frac{2}{3}L}}{cos53°}=\frac{5}{9}L$;
所以s≥r(1-sin53°)=$\frac{L}{9}$,
根據(jù)r=$\frac{mv}{q{B}_{2}}$解得:B2=$\frac{3m{v}_{0}}{qL}$;
(3)電場變化的周期等于粒子運動的周期,
粒子在區(qū)域Ⅰ中運動的時間為:t1=$\frac{T_1}{2}=\frac{πm}{{q{B_1}}}=\frac{πL}{v_0}$,
粒子在電場中運動的時間為:t2=$\frac{2L}{{v}_{0}}$,
粒子在區(qū)域Ⅱ中運動的時間為:t3=$\frac{37}{180}×\frac{2πr}{v}=\frac{37πL}{{270{v_0}}}$,
所以周期為:T=t1+t2+t3=$\frac{307π+540}{{270{v_0}}}L$.
答:(1)區(qū)域Ⅰ的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B1為$\frac{m{v}_{0}}{qL}$;
(2)若E0=$\frac{4m{{v}_{0}}^{2}}{3qL}$,要實現(xiàn)上述循環(huán),區(qū)域Ⅱ的磁場寬度s的最小值為$\frac{L}{9}$,磁場的磁感應強度大小B2為$\frac{3m{v}_{0}}{qL}$;
(3)若E0=$\frac{4m{{v}_{0}}^{2}}{3qL}$,要實現(xiàn)上述循環(huán),電場的變化周期T為$\frac{307π+540}{{270{v_0}}}L$.
點評 本題考查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問題,關(guān)鍵是明確粒子在電場中是做類似平拋運動,在磁場是做勻速圓周運動,同時要注意電場和磁場中運動的連接點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還要畫出軌跡圖,結(jié)合幾何關(guān)系分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粒子打在屏上的位置一定在MO′之間 | |
B. | 兩金屬板的電壓大小為$\frac{mgd}{q}$ | |
C. | 兩金屬板間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大小為$\frac{2mg}{q}$ | |
D. | 質(zhì)點在板間運動時電場力所做的功與在板右端運動到屏的過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與線圈的匝數(shù)有關(guān) | |
B. | 穿過線圈的磁通量越大,線圈中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越大 | |
C. | 穿過線圈的磁通量變化量越大,線圈中產(chǎn)生的感應電流越大 | |
D. | 感應電流產(chǎn)生的磁場方向與原磁場方向始終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增加負載電阻R的阻值 | B. | 減小負載電阻R的阻值 | ||
C. | 增加副線圈的匝數(shù)n1 | D. | 減少原線圈的匝數(shù)n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