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汽車自O點出發(fā)從靜止開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途中在6s內分別經過P、Q兩根電桿,已知P、Q電桿相距60m,車經過電桿Q時的速率是15m/s,則下列不正確的是(  )

A.經過P桿時的速率是5m/s

B.車的加速度是1.5m/s2

C.P、O間的距離是7.5 m

D.車從出發(fā)到Q所用的時間是9s


【解題指南】P、Q間的平均速度容易求出,而該平均速度也等于汽車在P、Q兩點瞬時速度的平均值。

【解析】選B。由于汽車在P、Q間的平均速度等于它經過兩點時瞬時速度的平均值,即=,故vP=-vQ=5m/s,A對。車的加速度a==m/s2,B錯。O到P用時t'==3s,P、O間距離x1=·t'=7.5 m,C對。O到Q用時t'+t=3s+6 s=9 s,D對。故應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某同學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實驗結果畫出的圖。

(1)圖乙中的    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論值;    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實際測量值。

(2)在實驗中,如果將細繩也換成橡皮筋,那么實驗結果是否會發(fā)生變化?

答:    。(選填“會”或“不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有一輛汽車沿筆直公路行駛,第1s內通過5 m的距離,第2 s內和第3 s內各通過20 m的距離,第4 s內通過15 m的距離,第5 s內反向通過10 m的距離,求這5 s內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及后2 s內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公式v=v0+at中,涉及四個物理量,除時間t是標量外,其余三個量v、v0、a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這三個矢量都在同一條直線上,當取其中一個量的方向為正方向時,其他兩個量的正、負值就有了方向意義。若取初速度v0方向為正,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勻加速直線運動中,v>0,a<0

B.勻加速直線運動中,v<0,a>0

C.勻減速直線運動中,v<0,a>0

D.勻減速直線運動中,v>0,a<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輛汽車以2 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經過2 s(汽車未停下),汽車行駛了36 m。汽車開始減速時的速度是(  )

A.9 m/s         B.18 m/s

C.20 m/s                        D.12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列各圖中,所有接觸面都是光滑的,所有P、Q兩球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P、Q兩球之間不存在彈力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時,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質量M的關系,某位同學設計的實驗步驟如下:

A.用天平稱出小車和小桶及內部所裝砂子的質量

B.按圖示安裝好實驗器材

C.把輕繩系在小車上并繞過定滑輪懸掛砂桶

D.將電磁打點計時器接在6V電壓的蓄電池上,接通電源,放開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并在紙帶上標明小車的質量

E.保持小桶及內部砂子的質量不變,增加小車上的砝碼個數,并記錄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復上述實驗

F.分析每條紙帶,測量并計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 -M關系圖像,并由圖像確定a與M的關系

(1)該同學漏掉的重要實驗步驟是        ,該步驟應排在    步實驗之后。

(2)在上述步驟中,有錯誤的是       ,應把          改為          。

(3)在上述步驟中,處理不恰當的是    ,應把    改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關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的認識,正確的是(  )

A.一對平衡力的合力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合力也為零,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且性質相同,平衡力的性質卻不一定相同

C.兩個物體相碰時,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兩物體損壞的程度一定相同

D.先有作用力,接著才有反作用力,一對平衡力卻是同時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重力、彈力和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靜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靜摩擦力之間

B.勁度系數越大的彈簧,產生的彈力越大

C.動摩擦因數與物體之間的壓力成反比,與滑動摩擦力成正比

D.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