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圖所示是一位同學(xué)用手拉動紙帶通過電磁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在紙帶旁邊附著一把毫米刻度尺,電磁打點計時器每隔0.02 s打一個點.根據(jù)紙帶上點的排列情況可判定,手拉動紙帶時,手的運動速度怎樣變化__________,由A到C這段距離內(nèi)手運動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____ m/s,打C點時手拉動紙帶的速度約為__________ m/s.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xué)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
彈簧測力計固定在一合適的木板上,桌面的右邊緣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鉛筆以代替定滑輪,細繩的兩端分別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和礦泉水瓶連接.在桌面上畫出兩條平行線MN、PQ,并測出間距d.開始時將木板置于MN處,現(xiàn)緩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剛剛開始運動為止,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0,以此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賹⒛景宸呕卦幉醋,繼續(xù)向瓶中加水后,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然后釋放木板,并用停表記下木板運動到PQ處的時間t.
(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為a=________;為了減小測量加速度的偶然誤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寫一種即可)___________.
(2)改變瓶中水的質(zhì)量重復(fù)實驗,確定加速度a與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1的關(guān)系.下列圖象中能表示該同學(xué)實驗結(jié)果的是________.
(3)用加水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碼的方法相比,它的優(yōu)點是________.
a.可以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
c.可以比較精確地測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實驗精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B兩物體以相同的初速度滑到同一粗糙水平面上,若兩物體的質(zhì)量mA>mB,兩物體與粗糙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則兩物體能滑行的最大距離xA與xB相比為( )
A.xA=xB B.xA>xB
C.xA<xB D.不能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重2 kg的物體用彈簧秤掛在可豎直升降的電梯里,彈簧秤的讀數(shù)為26 N,由此可知,該物體處于__________狀態(tài),電梯做_______運動(填“變速”或“勻速”),其加速度大小等于__________m/s2.(g取1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物體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傾斜木板從底端向上滑行,經(jīng)過2 s,物體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為1 m/s.若增大木板傾角,仍使物體以6 m/s的速度從底端向上滑行,經(jīng)過2 s,物體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變?yōu)? m/s.以沿木板向上為正方向,用a1、a2分別表示物體在前后兩種情況下的加速度,則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
A.a(chǎn)1=-2.5 m/s2,a2=-2.5 m/s2
B.a(chǎn)1=-3.5 m/s2,a2=-3.5 m/s2
C.a(chǎn)1=-2.5 m/s2,a2=-3.5 m/s2
D.a(chǎn)1=3.5 m/s2,a2=-3.5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中,某同學(xué)得到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他取好計數(shù)點A、B、C、D、E,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測得B、C、D、E距A的距離如下圖所示,則打C點的瞬時速度為________m/s,物體的加速度為________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車以3 m/s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做無動力的滑行,所受阻力為車重的0.1倍,那么4 s末小車的速度是( )
A.0 B.-1 m/s C.1 m/s D.2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質(zhì)點由西向東運動,從A點出發(fā)到達C點再返回B點靜止.如圖,若AC=100 m,BC=30 m,以B為原點,向東為正方向建立直線坐標,則出發(fā)點的位置為________m,B點的位置為________m,C點的位置為________m,A到B位置變化是________m,方向________,C到B位置變化是__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