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將一物體以某一初速度豎直上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受到一大小不變的空氣阻力作用,它從拋出點到最高點的運動時間為t1,再從最高點回到拋出點的運動時間為t2,如果沒有空氣阻力作用,它從拋出點到最高點所用的時間為t0,則(  )
A.t1>t0B.t1<t0C.t2>t1D.t2<t1

分析 題中描述的兩種情況物體均做勻變速運動,弄清兩種情況下物體加速度、上升高度等區(qū)別,然后利用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求解即可.

解答 解:不計阻力時,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根據(jù)其運動的公式可得:${t}_{0}=\frac{{v}_{0}}{g}$,
當(dāng)有阻力時,設(shè)阻力大小為f,上升時有:
mg+f=ma,$a=g+\frac{f}{m}>g$
上升時間為:${t}_{1}=\frac{{v}_{0}}{a}<{t}_{0}$
有阻力上升位移與下降位移大小相等,下降時有:
mg-f=ma1,$a′=g-\frac{f}{m}<g$,
根據(jù)$h=\frac{1}{2}a{t}^{2}$,可知t1<t2故AD錯誤,BC正確.
故選:BC.

點評 對于牛頓第二定律的應(yīng)用問題;要正確受力分析弄清運動過程,然后根據(jù)運動學(xué)規(guī)律求解是對學(xué)生的基本要求,平時要加強這方面的訓(xùn)練.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表示兩列相干水波的疊加情況,圖中的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設(shè)兩列波的振幅均為5cm,且圖示的范圍內(nèi)振幅不變,波速和波長分別均為1m/s和0.5m.C點是BE連線的中點,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C點始終保持靜止不動
B.圖示時刻A、B兩點的豎直高度差為20cm
C.圖示時刻C點正處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上運動
D.從圖示的時刻起經(jīng)0.25s,B點通過的路程為2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在一次抗洪搶險活動中,解放軍某部利用直升機搶救一重要落水物體,靜止在空中的直升機上的電動機通過懸繩將物體從洪水中吊到機艙里.已知物體的質(zhì)量為80kg,吊繩的拉力不能超過1200N,電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12kw,為盡快把物體安全救起,操作人員采取的辦法是:先讓吊繩以最大的拉力工作一段時間,達(dá)到最大功率后電動機就以最大功率工作,當(dāng)物體到達(dá)機艙時恰好達(dá)到最大速度.(g=10m/s2)求:
(1)落水物體剛到達(dá)機艙時的速度;
(2)維持勻加速運動的時間.
(3)1s末時電動機的瞬時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為一列簡諧橫波在某一時刻的波形曲線,已知波沿著x軸的正方向傳播,圖中所標(biāo)的a、b、c、d四個質(zhì)點,最先回到平衡位置的是(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做自由落體、豎直上拋和豎直下拋運動的物體,它們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 。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C.大小不等,方向相同D.大小不等,方向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所示交流電的電流有效值為(  )
A.2AB.3AC.2$\sqrt{5}$AD.3$\sqrt{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關(guān)于簡諧運動的振幅、周期和頻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振幅是矢量,方向從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處
B.周期和頻率的乘積不一定等于1
C.振幅增加,周期必然增加,而頻率減小
D.做簡諧運動的物體,其頻率固定,與振幅無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家用電子調(diào)光燈的調(diào)光原理是用電子線路將輸入的正弦交流電壓的波形截去一部分來實現(xiàn)的,由截去部分的多少來調(diào)節(jié)電壓,從而實現(xiàn)燈光的可調(diào),比過去用變壓器調(diào)壓方便且體積。畴娮诱{(diào)光燈經(jīng)調(diào)整后電壓波形如圖所示,則燈泡兩端的電壓為$\frac{1}{2}$U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關(guān)于地球同步通訊衛(wèi)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各國發(fā)射的這種衛(wèi)星軌道半徑都一樣
B.它運行的線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它一定在赤道上空運行
D.它運行的線速度介于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