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第2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7m/s,第3s的平均速度為5m/s,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其方向與初速度的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黑龍江實驗中學(xué)高三10月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四塊相同的堅固石塊壘成圓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塊固定在地基上,第1、2塊間的接觸面是豎直的,每塊石塊的兩個側(cè)面間所夾的圓心角為30°,假定石塊間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則第1、2塊石塊間的作用力和第1、3塊石塊間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浙江寧波效實中學(xué)高二上期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用電流表、電壓表測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E和內(nèi)電阻r,所給的器材有:

A.電壓表:0~3V~15V

B.電流表:0~0.6A~3A

C.變阻器R1(總電阻20Ω)

D.變阻器R2(總電阻1000Ω)

E.開關(guān)S和導(dǎo)線若干

(1)實驗中應(yīng)選擇的電壓表量程為 V,電流表量程為 A,變阻器為 。

(2)在下面方框中畫出實驗電路圖。

(3)如圖所示的U-I圖上是由實驗測得的7組數(shù)據(jù)標(biāo)出的點,請你完成圖線,并由圖線求出E= V,r= Ω(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安徽蚌埠二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xué)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得到了幾條較為理想的紙帶,已在每條紙帶上每5個計時點取好了一個計數(shù)點,即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0.10s,依打點先后編為0、1、2、3、4、5。由于不小心,紙帶被撕斷了,如圖所示.請根據(jù)給出的A.B.C.D四段紙帶回答:(答案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從紙帶A上撕下的那段應(yīng)該是B.C.D三段紙帶中的 (填字母)

(2)打點1時,紙帶的速度大小是 m/s

(3)打紙帶A時,其加速度大小是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重慶一中高一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臺球以10m/s的速度垂直撞擊框邊后以8m/s的速度反向彈回,若地球與框邊的接觸時間為0.1s,(取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過程速度改變量為2m/s

B.此過程速度改變量為18m/s

C.臺球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為20m/s2,方向沿球彈回的方向

D.臺球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加速度大小為180m/s2,方向沿球彈回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上海市高一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重4N的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4N的壓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這個壓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

B.這個壓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塊

C.這個壓力不是重力,這個壓力的施力物是木塊,木塊所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D.這個壓力與木塊所受的重力相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江蘇蘇大附中高一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一座高塔的某層邊沿掉下一只鈴鐺,鈴鐺掉下前距地面H=20m,設(shè)鈴鐺在空中做自由落體運動,取g=10m/s2,求:

(1)鈴鐺從掉下到著地經(jīng)過的時間t;

(2)鈴鐺著地時速度的大小v;

(3)鈴鐺在著地前一秒內(nèi)所下降的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廣東揭陽普寧一中高一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B.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位置在幾何中心

C.滑動摩擦力一定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

D.運動的物體不可能受到靜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xué)年廣東深圳高級中學(xué)高一上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從某一高度相隔1s釋放兩個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計空氣阻力,它在空中任一時刻( )

A.甲、乙兩球距離越來越大,甲、乙兩球速度之差越來越大

B.甲、乙兩球距離始終保持不變,甲、乙兩球速度之差保持不變

C.甲、乙兩球距離越來越大,但甲、乙兩球速度之差保持不變

D.甲、乙兩球距離越來越小,甲、乙兩球速度之差越來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