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甲的s﹣t圖象和物體乙的v﹣t圖象分別如圖所示,則這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是( )
A.甲在整個t=6s時間內(nèi)有來回運動,它通過的總位移為零
B.甲在整個t=6s時間內(nèi)運動方向一直不變,它通過的總位移大小為4 m
C.乙在整個t=6s時間內(nèi)有來回運動,它通過的總位移為零
D.乙在整個t=6s時間內(nèi)運動方向一直不變,它通過的總位移大小為4 m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深圳高級中學高二上期期末測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兩個完全相同的絕緣金屬球a和b,電荷量分別為+3q和+q,兩球接觸后再分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a(chǎn)、b的電荷量各保持不變
B.a(chǎn)、b的電荷量都為0
C.a(chǎn)的電荷量為+q,b的電荷量為+3q
D.a(chǎn)、b的電荷量都為+2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高一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輕質(zhì)彈簧的右端固定在豎直墻壁上.一物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做直線運動,接觸彈簧后,壓縮彈簧,直至速度為零.整個過程中,物體一直受到力F作用,彈簧一直在彈性限度內(nèi).在物塊與彈簧接觸后向右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接觸彈簧后立即做減速運動
B.物塊接觸彈簧后先加速后減速
C.當彈簧形變量最大時,物塊的加速度等于零
D.當物塊的速度最大時,它所受的合力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南邵陽邵陽縣石齊學校高一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物體的慣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把手中的球由靜止釋放后球能加速下落,說明力是改變物體慣性的原因
B.我國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劉翔在進行110m欄比賽中做最后沖刺時速度很大,很難停下來,說明速度越大,物體的慣性也越大
C.戰(zhàn)斗機在空戰(zhàn)時,甩掉副油箱是為了減小慣性,提高飛行的靈活性
D.公交汽車在啟動時,乘客都要向前傾,這是乘客具有慣性的緣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商丘一高高一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塊在質(zhì)量為M的長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長木板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木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長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則( )
A.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
B.長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
C.當F>μ2(m+M)g時,長木板便開始運動
D.無論怎樣改變F的大小,長木板都不可能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高一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小瓶內(nèi)有水,其中有一氣泡,當瓶從靜止狀態(tài)突然向右運動時,小氣泡相對水( )
A.向左運動 B.靜止不動
C.向右運動 D.無法確定其運動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汕頭聿懷中學高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文科)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為兩個帶等量點電荷周圍的電場線分布(電場線方向未標出),則( )
A.A只能帶正電
B.A只能帶負電
C.若A帶正電,則B肯定是帶負電的
D.若A帶正電,則B肯定是帶正電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省蘭州市高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公式E=只適用于真空中點電荷電場
B.由公式U=,說明兩點間的電勢差U與電場力做功W成正比,與電荷量q成反比
C.由公式φ=可知,電勢φ與電勢能EP成正比,與放入電場中檢驗電荷的電荷量q成反比
D.在公式F=k中,k是點電荷q2產(chǎn)生的電場在點電荷q1處的場強大小;而k是點電荷q1產(chǎn)生的電場在點電荷q2處場強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個朝著某方向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時間t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v,緊接著 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則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 )
A.v B. v C. v D.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