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滑塊以某一速度從斜面底端滑到頂端時,其速度恰好減為零.若設(shè)斜面全長L,滑塊通過最初L所需時間為t,則滑塊從斜面底端到頂端所用時間為(  )
A.tB.tC.tD.2t
D

試題分析:倒過來看即滑塊從頂端由靜止開始滑到底端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假設(shè)加速度為a設(shè)全程時間為T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可得:,,聯(lián)立求得:T=2t,所以D正確。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6分)一物塊從靜止開始由斜面頂端勻加速下滑,已知第5s末的速度是6m/s。試求:(1)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2)第4s末物體的速度;
(3)物體運動后第7s內(nèi)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是一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由圖可知物體( )
A.初速度為0
B.2s末的速度大小為3.0m/s
C.5s內(nèi)的位移為0
D.加速度為1.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光滑斜面長度為L,一物體自斜面頂端由靜止開始勻加速滑至底端,經(jīng)歷的時間為t,則
A.物體運動全過程的平均速度是L/t
B.物體運動到斜面中點時瞬時速度是L/t
C.物體在t/2時的瞬時速度是2L/t
D.物體從頂點運動到斜面中點所需時間是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0分)我國北方冬季天氣寒冷,雪后路面結(jié)冰會給交通運輸帶來極大的影響。若汽車橡膠輪胎與普通路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9,與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1。當(dāng)汽車以某一速度沿水平普通路面行駛時,急剎車后(設(shè)車輪立即停止轉(zhuǎn)動),汽車要滑行8m才能停下。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汽車行駛時的速度大。
(2)汽車在冰面上以同樣速度行駛,急剎車后滑行的距離比普通路面增大多少;
(3)要使汽車緊急剎車后在冰面上8m內(nèi)停下,汽車行駛的速度不超過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4分)一物塊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利用速度傳感器可以在計算機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隨時間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求:

(1)物塊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2)斜面的傾角及物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8分)如圖所示,在某市區(qū),一輛小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向東勻速行駛,一位游客正由南向北從斑馬線上勻速橫穿馬路,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有危險(游客在D處),經(jīng)0.7s作出反應(yīng),緊急剎車,仍將正步行至B處的游客撞傷,汽車最終停在C處,為了解現(xiàn)場,警方派一相同小車以法定最高速度vm=14m/s,行駛在同一路段,在肇事汽車的起始制動點A緊急剎車,經(jīng)14m后停下來,現(xiàn)測得AB=17.5m、BC=14m、BD=2.6m,

問:(1)肇事汽車的初速度是多大?(2)游客橫穿馬路的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2分)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輕彈簧,左端固定在A點,自然狀態(tài)時其右端位于B點。水平桌面右側(cè)有一豎直放置的軌道MNP,其形狀為半徑R=1.0m圓環(huán)剪去了左上角120°的圓弧,MN為其豎直直徑,P點到桌面的數(shù)值距離是h=2.4m。用質(zhì)量m1=0.4kg的物塊將彈簧緩慢壓縮到C點,釋放后彈簧恢復(fù)原長時物塊恰停止在B點,用同種材料、質(zhì)量為m2=0.2kg的物塊將彈簧緩慢壓縮到C點釋放,物塊通過B點后做勻變速運動,其位移與時間的關(guān)系為x=6t-2t2,物塊飛離桌面后恰好由P點沿切線落入圓軌道(不計空氣阻力,g取10m/s2)。求:

⑴物塊m2過B點時的瞬時速度vB及與桌面間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μ;
⑵若軌道MNP光滑,物塊m2經(jīng)過軌道最低點N時對軌道的壓力FN;=×-·
⑶若物塊m2剛好能到達軌道最高點M,則釋放m2后整個運動過程中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在豎直的井底,將一物塊以11 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物塊經(jīng)過井口時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 s內(nèi)物塊的位移是4 m,位移方向向上,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求:
(1)物塊從拋出到被人接住所經(jīng)歷的時間;
(2)此豎直井的深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