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在下列過程中,景海鵬處于失重狀態(tài)的是( 。
A.飛船加速離開地面
B.組合體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
C.返回時,返回艙在大氣層中勻速行駛
D.著陸前,返回艙減速靠近地面

分析 明確超重和失重的性質(zhì),知道:
失重狀態(tài):當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小于物體的真實重力時,就說物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此時有向下的加速度;
超重狀態(tài):當物體對接觸面的壓力大于物體的真實重力時,就說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此時有向上的加速度.

解答 解:A、飛船加速離開地面時,加速度向上,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A錯誤;
B、組合體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加速度向下,故處于失重狀態(tài),故B正確;
C、返回做勻速運動時,加速度為零,不失重也不超重,故C錯誤;
D、著陸時,減速向下,加速度向上,故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對超重失重現(xiàn)象的理解,人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tài)時,人的重力并沒變,只是對支持物的壓力變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質(zhì)量為2kg的物塊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物塊動能EK與其發(fā)生位移x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1m時速度大小為2m/s
B.x=3m時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1.25m/s2
C.在前4m位移過程中拉力對物塊做的功為9J
D.在前4m位移過程中物塊所經(jīng)歷的時間為2.8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三根相同的圓柱形木料按如圖所示的方法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每根木料的重量均為G,對它們的受力情況分析,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地面對b的支持力為$\frac{3G}{2}$B.bc間的彈力一定為零
C.地面對b有向右的摩擦力D.b對a的支持力大小等于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蘋果從枝頭落下,不考慮空氣阻力,在下落過程中(  )
A.速度變大,加速度不變B.速度與加速度都不變
C.速度不變,加速度變大D.速度與加速度都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汽車以恒定牽引力在平直路面上行駛,速度為v時,發(fā)動機的功率為P,當汽車速度為2v時,發(fā)動機的功率為( 。
A.$\frac{1}{2}$PB.PC.2PD.4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一長木板A,長木板A的右端放有一小木塊B,現(xiàn)用水平力F推動長木板A,使之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勻速運動,該過程中小木塊B相對長木板A保持靜止,在長木板露出桌面到其翻轉(zhuǎn)之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長木板對桌面的壓力逐漸減小B.桌面對長木板的摩擦力逐漸減小
C.桌面對長木板的支持力大小不變D.該過程中長木板始終受六作用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一個物體從足夠高處做自由落體運動,則在下落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開始連續(xù)的三個1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B.在開始連續(xù)的三個2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4:6
C.從開始運動到距下落點5m、10m、15m處的速度大小之比為1:2:3
D.從開始運動到距下落點10m、40m、90m處的速度大小之比為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如圖所示為豎直放置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O點是其圓心,半徑R=0.8m,OA水平,OB豎直.軌道底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0.8m.從軌道頂端A由靜止釋放一個質(zhì)量m=0.1kg的小球,小球到達軌道底端B時,恰好與靜止在B點的另一個小球發(fā)生碰撞,碰后它們粘在一起水平飛出,落地點C與B點之間的水平距離x=0.4m.忽略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碰撞前瞬間入射小球的速度大小v1;
(2)兩球從B點飛出時的速度大小v2;
(3)碰后瞬間兩小球?qū)壍缐毫Φ拇笮。?/di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有一光滑軌道ABCD,其中AB沿豎直方向,BCD為豎直面內(nèi)的半圓軌道,圓心在O,半徑為R,B、O、D在同一水平面上.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以一初速度從A點向下沿軌道運動,不計空氣阻力,若物塊通過軌道的最低點C時的速度為vC=3$\sqrt{gR}$,求:
(1)物塊在C點對軌道的壓力多大;
(2)物塊在A點時的速度v0;
(3)物塊離開D點后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