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中大量分子運動速率的分布服從統(tǒng)計規(guī)律 |
B.用氣筒的活塞壓縮氣體很費力,說明氣體分子間有斥力 |
C.能源就是能量,是不會減少的 |
D.將一個分子從無窮遠處無限靠近另一個分子,則分子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
AD
解析試題分析:用氣筒的活塞壓縮氣體很費力,主要是由于氣體壓強的原因,而氣體分子間距開始較大,它們間應(yīng)表現(xiàn)為引力,只有壓縮至體積很小時,即分子間距較小時,才表現(xiàn)為斥力,故選項B錯誤;能源是指能夠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質(zhì),顯然與能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能源的使用過程中存在著能量耗散,可利用能源在逐漸減少,故選項C錯誤;選項A、D正確。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分布規(guī)律、分子作用力與氣體壓強的區(qū)別、能量與能源的區(qū)別、分子勢能與分子間距間的關(guān)系等知識的識記與應(yīng)用問題,屬于中檔偏低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在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熱量不可能自發(fā)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
B.質(zhì)量、溫度都相同的氫氣和氧氣,分子平均動能不相同 |
C.液晶既具有液體的流動性,又具有晶體的光學(xué)各向異性特點 |
D.擴散運動就是布朗運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如果氣缸中被密封的是0.1g的氫氣(H2),且在狀態(tài)a的體積為Va=3×10-4m3,求此狀態(tài)時氣缸內(nèi)氫氣分子間的平均距離(保留一位有效數(shù)字,已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6.0×1023mol-1,氫原子的摩爾質(zhì)量為1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關(guān)于分子動理論和熱力學(xué)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熱量能夠自發(fā)地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但不能自發(fā)地從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 |
B.若兩分子間距離增大,分子勢能一定增大 |
C.一定質(zhì)量的某種理想氣體絕熱膨脹,溫度可能降低 |
D.熱力學(xué)第二定律描述了宏觀熱現(xiàn)象的方向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氣體能夠充滿密閉容器,說明氣體分子除相互碰撞的短暫時間外
A.氣體分子可以做布朗運動 |
B.氣體分子的動能都一樣大 |
C.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氣體分子可以自由運動 |
D.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氣體分子間的距離都一樣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單分子薄膜,測出這一薄膜的面積為0.2m2,已知油酸分子的直徑為5×10 -10m,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試估算原油酸酒精溶液的體積濃度(×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選項前的字母)
A.懸浮在液體中的微粒越小,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的液體分子數(shù)越小,布朗運動越不明顯 |
B.分子間存在的引力和斥力都隨著分子間的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是斥力比引力減小的更快 |
C.在各種晶體中,原子(或分子、離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排列的,具有空間上的周期性 |
D.不需要任何動力或燃料,卻能不斷對外做功的永動機是不可能制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分)一定量的理想氣體從狀態(tài)a開始,經(jīng)歷三個過程ab、bc、ca回到原狀態(tài),其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填正確答案標號,選對一個得3分,選對2個得4分,選對3個得6分。每選錯1個扣3分,最低得0分)
A.過程ab中氣體一定吸熱
B.過程bc中氣體既不吸熱也不放熱
C.過程ca中外界對氣體所做的功等于氣體所放的熱
D.A、b和c三個狀態(tài)中,狀態(tài) a分子的平均動能最小
E.b和c兩個狀態(tài)中,容器壁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nèi)受到氣體分子撞擊的次數(shù)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設(shè)法使其壓強增大,則在這一過程中
A.氣體的密度增大 |
B.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增大 |
C.外界對氣體做功 |
D.氣體從外界吸收熱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