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有A、B、C三個點電荷,若將A、B放在距離為L的位置上,B受到A的庫侖力大小為F.若將B、C放在距離為L的位置上,B受到C的庫侖力大小為2F.那么A與C所帶電荷量之比是( 。
A.1:2B.1:4C.2:1D.4:1

分析 庫侖定律:真空中兩個靜止點電荷之間的作用力與它們電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解答 解:將A、B放在距離為L的位置上,B受到A的庫侖力大小為F;
將B、C放在距離為L的位置上,B受到C的庫侖力大小為2F;
根據(jù)庫侖定律公式F=k$\frac{{q}_{1}{q}_{2}}{{r}^{2}}$,當距離一定時,庫侖力與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現(xiàn)在庫侖力變?yōu)?倍,說明電荷量乘積變?yōu)?倍,即:qBqC=2qAqB,故qA:qC=1:2;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關鍵是根據(jù)庫侖定律并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研究,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兩面積較大、正對著的平行極板A、B水平放置,極板上帶有等量異種電荷.其中A板用絕緣線懸掛,B板固定且接地,P點為兩板的中間位置.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若在兩板間加上某種絕緣介質(zhì),A、B兩板所帶電荷量會增大
B.A、B兩板電荷分別在P點產(chǎn)生電場的場強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若將A板豎直向上平移一小段距離,兩板間的電場強度將增大
D.若將A板豎直向下平移一小段距離,原P點位置的電勢將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如圖示是兩根電阻絲通電后的I-U圖線.由圖可知.a(chǎn)、b的電阻分別為多大?若二者是用同種電阻絲制成的.則它們的長度之比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4.某同學為測量地表植物吸收太陽能的本領,做了如下實驗:用一面積為0.1m2的水盆盛6kg的水,經(jīng)太陽垂直照射15min,溫度升高5℃,若地表植物每秒接收太陽能的能力與水相等,試計算:[已知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
(1)每平方米綠色植物每秒鐘接收的太陽能為多少焦?
(2)若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每吸收1kJ的太陽能,可放出0.05L的氧氣,則每公頃綠地每秒鐘可放出多少氧氣?(1公頃=104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如圖所示,某空間存在正交的勻強電場和磁場,電場方向水平向右,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一帶電微粒由a點進入電磁場并剛好能沿 ab直線向上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微粒動能一定減少B.微粒一定帶負電
C.微粒電勢能一定增大D.微粒機械能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如圖所示,以地面為零勢能參考面,某人站在離地高為H陽臺上,以V0的速度把質(zhì)量為m的小球斜向上拋出,不計空氣的阻力,則小球下落高度h,到達空中的B點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的動能是mgH-mghB.小球的動能是$\frac{1}{2}$mV02+mgh
C.小球的重力勢能是$\frac{1}{2}$mV02+mg(H一h)D.小球的機械能是$\frac{1}{2}$mV02+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如圖所示,重80N的物體A放在傾角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長為10cm、勁度系數(shù)為1000N/m的彈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體A后,彈簧長度縮短為8cm,現(xiàn)用一測力計沿斜面向上拉物體,若物體與斜面間最大靜摩擦力為25N,當彈簧的長度仍為8cm時,測力計讀數(shù)可能為( 。
A.10NB.20NC.40ND.6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物體P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運動,與一個右端固定的輕質(zhì)彈簧相撞,并被彈簧反向彈回.若彈簧在被壓縮過程中始終遵守胡克定律,那么在P與彈簧發(fā)生相互作用的整個過程中( 。
A.P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B.P的加速度方向發(fā)生變化
C.當加速度數(shù)值最大時,速度也最大
D.有一段過程,P的加速度逐漸減小,速度逐漸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關于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個力對物體做功時,這個力一定與運動方向在一條直線上
B.一個力對物體做正功時,力與位移的方向的夾角一定小于90°
C.一個力對物體做負功時,力與位移的方向的夾角可能等于90°
D.一個力對物體做負功時,不發(fā)生能量的轉(zhuǎn)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