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到地面的物體,在下落全過程時間的正中間1s內(nèi)通過的路程為20m,g取10m/s2,試求:
(1)物體剛下落的高度;
(2)物體通過全程高度正中間的20m內(nèi)所需的時間.

分析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故下落全過程時間的正中間1s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再根據(jù)v=gt得到運動時間,根據(jù)位移公式得到高度;
(2)求解出高度后,得到中間的20m的起始位置與末位置與釋放點的高度差,根據(jù)位移公式求解時間,得到時間差.

解答 解:(1)正中間1s內(nèi)通過的路程為20m,故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該1s時間的平均速度,為:
v=$\overline{v}$=$\frac{20m}{1s}=20m/s$;
根據(jù)v=gt,得到t=2s,故運動的總時間為:
t′=2t=4s;
故物體剛下落的高度:h=$\frac{1}{2}gt{′}^{2}$=$\frac{1}{2}×10×{4}^{2}$=80m;
(2)物體通過全程高度正中間的20m過程是下落30m到50m的過程,根據(jù)位移公式,有:
${h_1}=\frac{1}{2}gt_1^2$,
${h_2}=\frac{1}{2}gt_2^2$,
故$△t=\sqrt{\frac{2{h}_{2}}{g}}-\sqrt{\frac{2{h}_{1}}{g}}=\sqrt{\frac{2×50}{10}}-\sqrt{\frac{2×30}{10}}=0.713s$;
答:(1)物體剛下落的高度為80m;
(2)物體通過全程高度正中間的20m內(nèi)所需的時間約為0.713s.

點評 本題關(guān)鍵是明確物體的運動性質(zhì),靈活選擇運動學公式和推論列式求解,注意自由落體運動的初速度為零,公式$h=\frac{1}{2}g{t}^{2}$的適用條件是初速度為零且加速度為g.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用斜面、長木板、薄木墊、小車、吊盤及鉤碼、砝碼等裝置做“探究牛頓第二定律實驗”,回答下面問題:
(1)實驗中吊盤及鉤碼的總質(zhì)量m和小車與砝碼的總質(zhì)量M間必須滿足m<<M
(2)按實驗要求安裝好器材后,應按一定步驟進行實驗,下述操作步驟的安排順序不盡合理,請將合理的順序以字母代號填寫在下面橫線上

①C、②D、③E、④A、⑤B、⑥F
A.保持吊盤及鉤碼的質(zhì)量不變,在小車里加砝碼,測出加速度,重復幾次;
B.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吊盤里鉤碼的質(zhì)量,測出加速度,重復幾次;
C.用天平測出小車和吊盤的質(zhì)量;
D.平衡摩擦力,使小車近似做勻速直線運動;
E.掛上吊盤,放進鉤碼,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放開小車,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
F.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據(jù),分別畫出a-F和a-$\frac{1}{M}$的圖線
(3)實驗中甲乙兩位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的小車的加速度a和小車所受拉力F的圖象分別為圖2中的直線Ⅰ和直線Ⅱ,直線Ⅰ、Ⅱ在縱軸或橫軸上的截距較大,明顯超出了誤差范圍.下面給出了關(guān)于形成這種情況原因的四種解釋,其中可能正確的是BC
A.實驗前甲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B.甲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C.實驗前乙同學沒有平衡摩擦力
D.乙同學在平衡摩擦力時,把長木板的末端抬得過高了
(4)如圖3給出了該次實驗中某同學打出的一條紙帶,從“1”點開始,第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其中1、2、3、4、5都為記數(shù)點,其中x1=1.41cm,x2=1.91cm,x3=2.39cm,x4=2.91cm.實驗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由紙帶數(shù)據(jù)計算可得計數(shù)點“4”所代表時刻的瞬時速度大小v4=0.265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a=0.495m/s2.(結(jié)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三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大小為F2的力單獨作用在物體A上時產(chǎn)生的加速度為大小為a1=5m/s2,大小為F2的連篇累牘單獨 作用在物體A上時產(chǎn)生的加速度大小為a2=1m/s2.那么,力F1和F2同時作用在物體A上時產(chǎn)生的加速度可能是( 。
A.2m/s2B.3m/s2C.4m/s2D.5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不計空氣阻力,以一定的初速度垂直上拋的物體,從拋出至回到原點的時間為t,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為$\frac{1}{8}$gt2,現(xiàn)在在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的一半處設(shè)置一塊擋板,物體撞擊擋板后以原速彈回(撞擊所需時間不計),則此時物體上升和下降的總時間約為0.3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如圖所示,A、B、C三個物體,疊放在水平地面上,A受5N的水平拉力F1,C受3N的水平拉力F2,這三個物體都保持靜止,則(  )
A.B對C的靜摩擦力大小為0N
B.A對B的靜摩擦力大小為5N,方向水平向右
C.C對B的靜摩擦力大小為5N,方向水平向左
D.地面對C的靜摩擦力大小為2N,方向水平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如圖所示,三個相同的物體疊放在一起,當物體B受水平力F1=2N,物體C受水平力F2=3N作用時,三個物體都靜止,則物體A、B之間摩擦力大小為0N,B、C之間摩擦力大小為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如圖所示,在xOy平面內(nèi),在x軸上方有磁感應強度為B1垂直平面向外勻強磁場.在x軸下方除了xOA三角形區(qū)域內(nèi)有平行x軸的勻強電場(圖中未畫出)外,其余區(qū)域有有磁惑應強度為B2垂直平面向外的勻強磁場,B1、B2大小末知,但B1=$\frac{4}{3}$B2,一個初速度為v0的帶正電的粒子,從x軸上的P點垂直x軸進入xOA區(qū)域的勻強電場中,粒子經(jīng)過0A邊時,速度方向是垂直O(jiān)A邊的,再次經(jīng)過x軸的正半軸上的Q點時(Q點未畫出)速度方向也是與x軸垂直,帶電粒子沒有從OA邊進入電場,已知:∠XOA=45°,P點的坐標是(L,0),帶電粒子的質(zhì)量為m,電荷量為q(不計帶電粒子重力).求:
(1)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的方向?
(2)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1的大。
(3)帶電粒子從P點運動到Q點的時間?
(4)P、Q兩點間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如圖甲所示為“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在豎直放置的鐵架臺上端固定一個電磁鐵,通電時,質(zhì)量為m、直徑為d的小球被吸在電磁鐵上A處,鐵架臺上B處有一光電門,實驗前調(diào)整燈光電門位置使小球下落過程中球心恰好通過光電門中的激光束,用h表是A、B兩點間的距離,g表示當?shù)刂亓铀俣龋?br />(1)實驗時,應先接通數(shù)字計時器(填“接通數(shù)字計時器”或“斷開電磁鐵的電源”).
(2)小球從A點由靜止下落運動至B,測出小球經(jīng)過光電門的時間t,則該小球重力勢能的減小量表示為
mgh,動能的增加量表示為$\frac{ms5vlolu^{2}}{2{t}^{2}}$,若小球機械能守恒,則$\frac{1}{{t}^{2}}$與h的關(guān)系式為$\frac{1}{{t}^{2}}$=$\frac{2gh}{i1e863t^{2}}$(用題中已知量表示).
(3)實驗時改變光電門位置,讓小球每次均從A點釋放,測量相應的h與t的值,以$\frac{1}{{t}^{2}}$為縱軸,h為橫軸,作出的圖象如圖乙所示,若根據(jù)圖象求得直線的斜率為k,則可進一步求出重力加速度為$\frac{mnwq9ga^{2}k}{2}$(用題中已知量表示),代入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后,若該值與當?shù)刂亓铀俣萭近似相等,則可驗證小球在自由下落過程中機械能守恒.
(4)為減小實驗誤差,可采用哪些方法?小鋼球直徑選擇較小的,小鋼球釋放的位置離光電門適當大一些(提出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甲所示,2013年北京時間12月6日17時47分,“嫦娥三號”經(jīng)過地月轉(zhuǎn)移軌道后,經(jīng)過兩次近月制動,進入距離月球表面高度為100km的環(huán)月圓軌道運動,經(jīng)過第三次近月制動后進入橢圓軌道,并于12月10日到達離月球表面高度為15km的虹灣區(qū)上空,著陸器準備軟著陸,已知月球的半徑為1740km,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1.6m/s2
(1)求“嫦娥三號”在環(huán)月圓軌道與橢圓軌道交匯點的加速度和著陸器在橢圓軌道近月點的加速度的比值.
(2)如圖乙所示,如果我們把“嫦娥三號”的著陸器在虹灣區(qū)上空100m之后的軟著陸過程簡化為運動軌跡A→B→C,AB直線段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60°,AB階段的制動力恒定且與運動軌跡垂直,著陸器在A點處的速度可視為零,在B點處關(guān)閉發(fā)動機,則著陸器在該軟著陸過程所用的總時間為多少?著陸前瞬間的速度大小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