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塊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這是由于木塊發(fā)生微小形變而產(chǎn)生的
B.壓彈簧時,彈簧的彈力總跟壓縮量成正比
C.壓力和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接觸面指向受力物體
D.細繩、輕桿上產(chǎn)生的彈力方向總是在沿著繩、桿的直線上

分析 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與恢復(fù)原狀的方向相同.明確各種彈力方向的確定,注意桿的彈力可能沿任意方向.

解答 解:A、支持力是由于桌面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故A錯誤;
B、壓彈簧時,在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彈力總跟壓縮量成正比;故B錯誤;
C、根據(jù)彈力產(chǎn)生的特點可知,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總是與接觸面相互垂直的; 故C正確;
D、輕桿的力可以沿任意方向,而繩子的力是沿繩收縮的方向; 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彈力的產(chǎn)生以及方向問題,要注意明確繩子彈力與桿的彈力的區(qū)別,理解由于彈性形變才能產(chǎn)生彈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且離墻壁20m,現(xiàn)用30N的水平力推此物體,經(jīng)過2S經(jīng)過最短位移到達墻壁,若用50N的水平推力推此物體,要使物體一直在推力作用下也能到達墻壁,試問:
(1)水平摩擦力大?
(2)推力的作用時間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凸透鏡的主軸上有一點光源S,當S由距透鏡為焦距的三倍處移動到為焦距1.5倍處的過程中,物像間距離的變化情況是( 。
A.一直減小B.一直增加C.先增加后減小D.先減小后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所示,水平面由光滑的AB段和粗糙的BC段組成,BC又與固定在豎直面內(nèi)的半徑為R的光滑半圓形軌道在C點相切,在C點放置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甲,小物塊甲與BC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現(xiàn)用外力將一個與甲完全相同的小物塊乙壓縮彈簧后由靜止釋放,在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小物塊乙獲得某一向右的速度后脫離彈簧,當它經(jīng)過C點時兩物塊相碰并粘在一起進入半圓軌道后恰能到達最高點D.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B、C兩點間的距離為l,A、B間的距離大于彈簧的自然長度.求:
(1)兩物塊相碰后的速度大。
(2)釋放彈簧時,彈簧的彈性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在車廂頂上吊一個小球,質(zhì)量為M,小球懸線與豎直方向夾角α,行車速度方向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相對車廂靜止,則
(1)懸線上的拉力是多少?
(2)物體與車廂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半圓柱體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豎直擋板MN.在P和MN之間放有一個光滑均勻的小圓柱體Q,整個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圖所示是這個裝置的縱截面圖.若用外力使MN保持豎直,緩慢地向右移動,在Q落到地面以前,發(fā)現(xiàn)P始終保持靜止.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MN對Q的彈力逐漸增大B.MN對Q的彈力逐漸減小
C.P、Q間的彈力逐漸增大D.P、Q間的彈力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電場強度反映了電場的力的性質(zhì),因此場中某點的場強與檢驗電荷在該點所受的電場力成正比
B.公式E=$\frac{F}{q}$和E=k$\frac{Q}{{r}^{2}}$對于任何電場都是適用的
C.場中某點的場強方向是檢驗電荷在該點的受力方向
D.電場中某點的場強等于$\frac{F}{q}$,但與檢驗電荷的受力大小及電荷量無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9.每個太陽能電池的電動勢為0.50V,短路電流為0.04A,則:
(1)求該電池的內(nèi)阻為多少?
(2)如用5個這樣的太陽能電池串聯(lián),則串聯(lián)后總的電動勢和總的電阻分別為多少?
(3)現(xiàn)用多個這種太陽能電池串聯(lián)對標稱值為“2.0V、0.04W”的用電器供電,則需要多少個這樣的太陽能電池才能使用電器正常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所示,MN為兩個勻強磁場的分界面,兩磁場的磁感應(yīng)強度大小的關(guān)系為B1=2B2,一帶電荷量為+q、質(zhì)量為m的粒子從O點垂直MN進入B1磁場,則經(jīng)過多長時間它將向下再一次通過O點( 。
A.$\frac{2πm}{{B}_{1}q}$B.$\frac{2πm}{{B}_{2}q}$C.$\frac{2πm}{q({B}_{1}+{B}_{2})}$D.$\frac{πm}{q({B}_{1}+{B}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