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如圖所示,小球從豎直磚墻某位置靜止釋放,用頻閃照相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圖中1、2、3、4、5…所示小球運動過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為T,每塊磚的厚度為d.根據(jù)圖中的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能判斷位置“1”是小球釋放的初始位置
B.能求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為$\fracm6kgk0u{{T}^{2}}$
C.能求出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為$\frac{7d}{2T}$
D.能求出小球在位置“5”的速度為$\frac{5d}{T}$

分析 小球做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相機的曝光的時間間隔相同,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可以求得.

解答 解:由圖可以知道每兩個相鄰的點之間的距離差是一樣的,由△x=at2 可知,a=$\frac{△x}{{T}^{2}}$=$\fracwi8ko4a{{T}^{2}}$,所以B的說法正確;
由于時間的間隔相同,所以2點瞬時速度的大小為1、3之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2=$\frac{5d}{2T}$,根據(jù)V=V0+at可知點1的速度大小是V1=V2-at=$\frac{5d}{2T}$-$\fracs24kmqi{{T}^{2}}$•T=$\frac{3d}{2T}$,所以A錯誤;
點3的瞬時速度的大小為2、4之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所以V3=$\frac{7d}{2T}$,所以C正確.
點5的瞬時速度一定大于點3的速度;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 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利用這個結論可以很容易的求得物體在某時刻的瞬時速度的大小,對于物理中的一些結論和推論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掌握住并會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為適應太空環(huán)境,去太空旅行的航天員都要穿上航天服,航天服有一套生命保障系統(tǒng),為航天員提供合適的溫度、氧氣和氣壓,讓航天員在太空中如同在地面上一樣.假如在地面上航天服內氣壓為1atm,氣體體積為2L,到達太空后由于外部氣壓低,航天服急劇膨脹,內部氣體體積變?yōu)?L,使航天服達到最大體積,假設航天服內氣體的溫度不變,將航天服視為封閉系統(tǒng).
(1)求此時航天服內氣體的壓強.
(2)由地面到太空過程中航天服內氣體吸熱還是放熱,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在練習用螺旋測微器和游標卡尺測量長度的過程中,某次結果分別如圖所示時,由圖可知,

(l)螺旋測微器的示數(shù)為1.600mm.
(2)游標卡尺的示數(shù)為1.355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一汽車在路面情況相同的公路上直線行駛,下面關于車速、慣性、質量和滑行路程的討論,正確的是(  )
A.質量越小,汽車越容易啟動,它的慣性越大
B.質量越大,汽車越難以啟動,它的慣性越大
C.車速越大,剎車后滑行的路程越長,說明其慣性越小,越不容易停下來
D.車速越大,剎車后滑行的路程越長,說明其慣性越大,越不容易停下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在光滑水平面上,物體正在向東勻速運動,某時刻突然對其施加一向西的大小不變的水平推力F,則從這一時刻起( 。
A.物體立即向西運動
B.物體先向東運動,再向西運動
C.物體是否立即向西運動,與力F的大小有關
D.無論是向西運動還是向東運動,在此后的每一秒內,物體的速度變化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一物體在粗糙水平面上,受到方向不變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xiàn)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的(a)所示,物體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的(b)所示(g=10m/s2).
(1)定性描述從0s~6s物體的運動情況;
(2)求物體的質量m;
(3)求物體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關于瞬時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的速度
B.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一段位移內的速度
C.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
D.瞬時速度可以表示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運動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m=2kg的均質小球放在傾角為θ=370的光滑斜面上,并被斜面上一個垂直斜面的光滑擋板擋住,處于靜止狀態(tài),試求小球對擋板和斜面的壓力(已知g=10m/s2,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探究彈簧彈力大小與伸長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某同學用橡皮繩代替彈簧進行實驗.實驗中,他在橡皮繩下端逐個掛上鉤碼(每個鉤碼的重力均為1N),并記錄繩下端的坐標x加i(下標i表示掛在繩下端的鉤碼個數(shù));然后逐個拿下鉤碼,同樣記錄繩下端的坐標x減i;繩下端坐標的平均值xi=$\frac{{{x_{加i}}+{x_{減i}}}}{2}$.x、x和xi數(shù)據(jù)見表:
 鉤碼個數(shù) x加i/cm x減i/cm xi/cm
 0 20.020.2  20.1
 121.6 21.8  21.7
 2 23.0 23.4 23.2
 3 24.624.9  24.7
 4 26.3 26.5 26.4
 5 28.1 28.3 28.2
①橡皮繩的x小于x(選填“大小”、“等于”、“小于”);
②在如圖所示給出的坐標紙上,作出鉤碼對橡皮繩的拉力F與橡皮繩下端坐標的平均值xi的關系圖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