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月工程三期飛行試驗器于2014年100月24日2時在中國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飛行試驗器飛抵距月球6萬千米附近進入月球引力影響區(qū),開始在月球近旁轉(zhuǎn)向飛行,最終進入距月球表面h=200km的圓形工作軌道.設(shè)月球半徑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萬有引力常量為G,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飛行試驗器在工作軌道上的繞行速度為R$\sqrt{\frac{R}{R+h}}$
B.飛行試驗器工作軌道處的重力加速度為($\frac{R}{R+h}$)2g
C.飛行試驗器繞月球運行的周期為2π$\sqrt{\frac{R}{g}}$
D.月球的平均密度為$\frac{3g}{4πGR}$

分析 根據(jù)萬有引力與星球表面重力相等列出等式,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出飛行試驗器在工作軌道上的加速度;
飛行器繞月運行時萬有引力提供圓周運動向心力列出等式求解;
根據(jù)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推導出線速度求解;
根據(jù)密度定義求解.

解答 解:令月球質(zhì)量為M,在月球表面重力與萬有引力相等有:$\frac{GmM}{{R}^{2}}$=mg,
可得:GM=gR2
A、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frac{GMm}{{r}^{2}}$=m$\frac{{4π}^{2}}{{T}^{2}}$r=m$\frac{{v}^{2}}{r}$=ma
v=$\sqrt{\frac{GM}{r}}$=R$\sqrt{\frac{g}{R+h}}$,故A正確;
B、飛行試驗器工作軌道處的重力加速度為g′=$\frac{GM}{{r}^{2}}$=($\frac{R}{R+h}$)2g,故B正確;
C、T=2π$\sqrt{\frac{{r}^{3}}{GM}}$=2π$\sqrt{\frac{{(R+h)}^{3}}{{gR}^{2}}}$,故C錯誤;
D、月球的密度ρ=$\frac{M}{\frac{4{πR}^{3}}{3}}$=$\frac{3g}{4πGR}$,故D正確;
故選:ABD

點評 萬有引力提供圓周運動向心力和萬有引力與星球表面重力相等是解決此類問題的主要入手點,關(guān)鍵是掌握相關(guān)公式及公式變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某顆地球同步衛(wèi)星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上有一觀察者,他用天文望遠鏡觀察被太陽光照射的此衛(wèi)星,春分那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在日落后的12小時內(nèi)有t1時間該觀察者看不見此衛(wèi)星.已知地球半徑為R,地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為g,地球自轉(zhuǎn)周期為T,衛(wèi)星的繞行方向與地球轉(zhuǎn)動方向相同,不考慮大氣對光的折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同步衛(wèi)星離地高度為$\root{3}{\frac{g{R}^{2}{T}^{2}}{2{π}^{2}}}$
B.同步衛(wèi)星離地高度為$\root{3}{\frac{g{R}^{2}{T}^{2}}{4{π}^{2}}}$-R
C.t1=$\frac{T}{π}$arcsin$\root{3}{\frac{4{π}^{2}R}{g{T}^{2}}}$
D.t1=$\frac{T}{2π}$arcsin$\root{3}{\frac{4{π}^{2}R}{g{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電流傳感器可以像電流表一樣測量電流,不同的是,它的反應(yīng)非常快,可以捕捉到瞬間的電流變化.此外,由于它與計算機相連,能在幾秒內(nèi)畫出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現(xiàn)照圖甲連接電路,先使開關(guān)S與1端相連,電源向電容器充電,這個過程可在瞬間完成.然后把開關(guān)S擲向2端,電容器通過電阻R放電,傳感器將電流信息傳入計算機,屏幕上顯示出電流隨時間變化的I-t曲線.一同學想利用I-t曲線圖象估算電容器的電容大小,還需提供哪個物理量( 。
A.電源的電動勢EB.電容器兩極板的距離d
C.電容器兩極板的正對面積SD.電容器兩極板間的電介質(zhì)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夜間由于光線較暗,騎自行車不太安全,某同學設(shè)計了一種自行車照明裝置,為自行車車頭燈供電的小型發(fā)電機的機構(gòu)示意圖如圖甲所示.矩形線圈abcd固定在圓柱形鐵芯上,過ad,bc邊中點、平行于ab,cd的軸OO′固定在鐵芯上,軸的另一端有一半徑為r0的摩擦小輪,小輪與自行車車輪的邊緣相接觸,當車輪轉(zhuǎn)動時,因摩擦而帶動小輪轉(zhuǎn)動,從而使線圈在磁極間轉(zhuǎn)動,如圖乙所示.在磁極與圓柱形鐵芯之間形成輻射狀的磁場,ab,cd邊經(jīng)過處的磁感應(yīng)強度均為B,方向始終與兩條邊的運動方向垂直,俯視圖如圖丙所示.設(shè)線圈的匝數(shù)為N,ab=L1,bc=L2,自行車前后輪的半徑為R1,大齒輪的齒數(shù)為n1,小齒輪的齒數(shù)為n2.車頭燈的電阻為R,線圈總電阻為r.該同學以每秒n轉(zhuǎn)的速度踏動自行車踏板,自行車從靜止開始經(jīng)很短的時間就達到了穩(wěn)定速度.自行車與地面,摩擦小輪與后輪之間沒有相對滑動.

(1)求穩(wěn)定后,摩擦小輪的角速度ω0
(2)穩(wěn)定后車燈回路的電動勢E
(3)若線圈逆時針轉(zhuǎn)動(俯視),畫出(從圖示位置開始計時)流過車燈的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圖象,規(guī)定a→b→c→d→R→a為電流的正方向(要有必要的公式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6.2015年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中央電視臺6頻道播出了抗戰(zhàn)經(jīng)典影片《地雷戰(zhàn)》,吸引了一大批90后高中生的觀看.小陳同學看了其中日本工兵探雷的片段后,自己制做了一個簡易的金屬探測器,如圖所示.E是一個有不變內(nèi)阻的電源,A和V均是理想電表,R0為一特殊電阻,能讓電路中的電流在一個工作周期內(nèi)均勻增大,檢測報警裝置非常靈敏且電阻恒定,在一個工作周期內(nèi),檢測到電路中的電流不是均勻增大時能報警.L是電阻不計的單匝線圈,忽略L的自感,則閉合開關(guān),在一個工作周期內(nèi)( 。
A.電壓表讀數(shù)變大
B.R0兩端電壓減小
C.當L近距離掃過某塊金屬時,金屬中產(chǎn)生的電流方向一定不變
D.因為金屬中感應(yīng)電流產(chǎn)生的變化磁場影響了線圈L中的電流,故探測器會報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論述正確的是( 。
A.根據(jù)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變化的磁場一定產(chǎn)生變化的電場.
B.光的雙縫干涉實驗中,若僅將入射光從紅光改為紫光,則相鄰亮條紋間距一定變大.
C.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fā)射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強.
D.根據(jù)愛因斯坦相對論理論,光源與觀察者相互靠近時,觀察者觀察到的光速比二者相互遠離時觀察到的光速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用如圖1所示裝置做“驗證動能定理”的實驗.實驗中,小車碰到制動擋板時,鉤碼尚未到達地面.

①為了保證細繩的拉力等于小車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必要的是AC(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在未掛鉤碼時,將木板的右端墊高以平衡摩擦力
B.在懸掛鉤碼后,將木板的右端墊高以平衡摩擦力
C.調(diào)節(jié)木板左端定滑輪的高度,使牽引小車的細繩與木板平行
D.所加鉤碼的質(zhì)量盡量大一些
②圖2是某次實驗中打出紙帶的一部分.O、A、B、C為4個相鄰的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打出的點沒有畫出,所用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通過測量,可知打點計時器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0.36 m/s.
③甲同學經(jīng)過認真、規(guī)范地操作,得到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他把小車開始運動時打下的點記為O,再依次在紙帶上取等時間間隔的1、2、3、4、5、6等多個計數(shù)點,可獲得各計數(shù)點到O的距離s及打下各計數(shù)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v.圖3是根據(jù)這些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的v2-s圖象.已知此次實驗中鉤碼的總質(zhì)量為0.015kg,小車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為0.100kg,取重力加速度g=9.8m/s2,則由圖象可知小車的質(zhì)量為0.18kg(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④在鉤碼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質(zhì)量的情況下,乙同學認為小車所受拉力大小等于鉤碼所受重力大小.但經(jīng)多次實驗他發(fā)現(xiàn)拉力做的功總是要比小車動能變化量小一些,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可能是C(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滑輪的軸處有摩擦
B.小車釋放時離打點計時器太近
C.長木板的右端墊起的高度過高
D.鉤碼做勻加速運動,鉤碼重力大于細繩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輸出功率恒定的汽車,關(guān)于其牽引力與速度的關(guān)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速度越大牽引力越大B.速度越大牽引力越小
C.牽引力與速度無關(guān)D.以上說法都不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某興趣小組準備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體速度變化的關(guān)系”,實驗前組員們提出了以下幾種猜想:
①W∝v;②W∝v2;③W∝$\sqrt{v}$.
為了驗證猜想,他們設(shè)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PQ為一塊傾斜放置的木板,在Q處固定一個速度傳感器(用來測量物體每次通過Q點的速度).在剛開始實驗時,小剛同學提出“不需要測出物體質(zhì)量,只要測出物體初始位置到速度傳感器的距離L和讀出速度傳感器的讀數(shù)v就行了”,大家經(jīng)過討論采納了小剛的建議.
(1)請你說明小剛建議的理由:根據(jù)動能定理列出方程式,可以簡化約去質(zhì)量m.
(2)讓物體分別從不同高度無初速釋放,測出物體初始位置到速度傳感器的距離L1、L2、L3、L4…,讀出物體每次通過Q點的速度v1、v2、v3、v4、…,并繪制了如圖乙所示的L-v圖象.若為了更直觀地看出L和v的變化關(guān)系,他們下一步應(yīng)該作出A;
A.L-v2圖象  B.L-$\sqrt{v}$圖象   C.L-$\frac{1}{v}$圖象   D.L-$\frac{1}{\sqrt{v}}$圖象
(3)實驗中,木板與物體間摩擦力不會(會”或“不會”)影響探究的結(jié)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