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傾角θ=37°、表面光滑的斜面體,物體A以v1=6 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時在物體A 的正上方,有一物體B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拋出,如圖所示,如果當A上滑到最高點時恰好被B物體擊中.(A、B均可看做質(zhì)點,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物體A上滑到最高點所用的時間t;
(2)物體B拋出時的初速度v2;
(3)物體A、B之間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1)1s  (2)2.4m/s   (3)6.8m

試題分析:(1)物體A上滑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6m/s2
設經(jīng)過t時間滑到最高點,由運動學公式: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t=1s
(2)平拋物體B的水平位移:
平拋速度:
(3)物體A、B的高度差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房檐滴水,每隔相等時間積成一滴水下落,當?shù)谝坏温涞貢r,第五滴剛好形成。觀察到第4、5兩滴距離約1m,則此樓房高約為(g="10" m/s2)(   )
A.4m  B.5m
C.7m D.1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物體運動速率始終不變,則物體所受合力為零
B.若物體的加速度均勻增加,則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C.若物體的加速度與其速度方向相反,則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D.若物體在任意的相等時間間隔內(nèi)位移相等,則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時間t內(nèi)的位移為 s ,設這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為v1 ,這段位移的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為v2 ,則(  )
A.物體作勻加速運動時,v1> v2
B.物體作勻加速運動時,v1< v2
C.物體作勻減速運動時,v1> v2
D.物體作勻減速運動時,v1< 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l0分).如圖所示,一位質(zhì)量為m ="72" kg的特技演員,在進行試鏡排練時,從離地面高高的樓房窗口跳出后做自由落體,若有一輛平板汽車正沿著下落點正下方所在的水平直線上,以的速度勻速前進.已知該演員剛跳出時,平板汽車恰好運動到其前端距離下落點正下方3m處,該汽車車頭長2m,汽車平板長4.5 m,平板車板面離地面高m,人可看作質(zhì)點,g取,人下落過程中未與汽車車頭接觸,人與車平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問:(1)人將落在平板車上距車尾端多遠處?
(2)假定人落到平板上后立即俯臥在車上不彈起(提示:要考慮該瞬間人水平方向的速度變化,同時因車的質(zhì)量遠大于人的質(zhì)量,該瞬間車的速度近似不變),司機同時使車開始以大小為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止,則人是否會從平板車上滑下?
(3)人在貨車上相對滑動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總熱量Q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無風的天氣里,雨滴在空中豎直下落,由于受到空氣的阻力,最后以某一恒定速度下落,這個恒定的速度通常叫做收尾速度。設空氣阻力與雨滴的速度成正比,下列正確的是
A.雨滴質(zhì)量越大,收尾速度越大
B.雨滴收尾前做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加的運動
C.雨滴收尾速度大小與雨滴質(zhì)量無關
D.雨滴收尾前做加速度增加速度也增加的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兩個光滑固定的斜面AB和BC,A和C兩點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比斜面AB長(如圖),一個滑塊自A點以速度vA上滑,到達B點時速度減小為零,緊接著沿BC滑下,設滑塊從A點到C點的總時間是tC,圖中能正確表示滑塊速度的大小v隨時間t變化規(guī)律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9分) A火車以v1="10" m/s速度勻速行駛,司機發(fā)現(xiàn)前方同軌道上相距50 m處有另一列火車B正以v2="5" m/s速度勻速行駛,A車立即做加速度大小為a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要使兩車不相撞,a應滿足什么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同學在做“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實驗時打出的紙帶如圖4所示,每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點沒有畫出來,圖中上面的數(shù)字為相鄰兩點間的距離,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頻率為50Hz。(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①打計數(shù)點4時紙帶的速度v4 =           。
②0—6點間的加速度為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