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3.有一三角形斜劈固定在地面上,物體A通過平行于斜面的細繩繞過光滑滑輪與小水桶B連接,水管中的水正好可以流入小水桶中,若斜面傾角θ=37°,物體A質量m1=4kg,小水桶質量m2=1kg,且開始時桶中無水,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5,計時開始后,水管將水以每秒0.1kg的質量流入水桶中,不計水的速度.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sin37°=0.6,cos37°≈0.8,g=10m/s2
(1)求放水前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經過多長時間后A開始滑動?
(3)畫出A所受摩擦力在40秒內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以沿斜面向上方向為正).

分析 (1)放水前B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然后對A進行受力分析,即可求出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A開始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的想向下,大小等于滑動摩擦力,由此即可求出經過多長時間后A開始滑動;
(3)根據幾個特殊點的摩擦力,即可畫出A所受摩擦力在40秒內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解答 解:(1)放水前B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即T=m2g=1×10=10N
A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其中A所受摩擦力的大。篺0=m1gsinθ-T=4×10×sin37°-10=14N
方向與拉力的方向相同,即向上.
(2)A開始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下,f2=μm1gcosθ=0.5×4×10×cos37°=16N
所以剛剛開始滑動時,A受到的拉力:T2=m1gsinθ+f2=4×10×sin37°+16=40N
可知B與水的重力是40N,所以水的質量:${m}_{s}=\frac{{T}_{2}}{g}-{m}_{2}=\frac{40}{10}-1=3$kg
經過的時間:t=$\frac{{m}_{s}}{{m}_{0}}=\frac{3}{0.1}=30$s
(3)A所受摩擦力在30秒后始終等于滑動摩擦力,大小是16N方向向下保持不變,所以40s內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

答:(1)放水前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是14N,方向向上.
(2)經過30s時間后A開始滑動?
(3)畫出A所受摩擦力在40秒內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

點評 該題中,隨著水滴入B中,A受到的摩擦力逐漸變化,抓住A受到的摩擦力變化的兩個節(jié)點,即可正確畫出A受到的摩擦力的變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如圖所示,電源電動勢為E,內電阻為r,平行板電容器兩金屬板水平放置,開關S是閉合的,兩板間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油滴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G為靈敏電流計.則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上移動的過程中,油滴向上加速運動,G中有從b到a的電流
B.在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下移動的過程中,油滴向下加速運動,G中有從a到b的電流
C.在將滑動變阻器滑片P向上移動的過程中,油滴仍然靜止,G中有從a到b的電流
D.在將S斷開后,油滴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G中無電流通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如圖所示,有一小磁針靜止在條形磁鐵的上方,試標出小磁針的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在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組裝了一套如圖1所示的裝置,拉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一端與細繩相連,用拉力傳感器記錄小車受到拉力的大小,穿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與小車尾部相連接,打點計時器打點周期為T,實驗的部分步驟如下:

(1)排除阻力干擾,不掛鉤碼,調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輕推小車,直到打點計時器打出一系列間距相等的點.
(2)測量小車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量M,按圖3組裝好儀器,并連接好所需電路,將小車停在打點計時器附近,先接通拉力傳感器和打點計時器的電源,然后釋放小車,打出一條紙帶,關閉電源.
(3)在打出的紙帶中選擇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如圖2所示.在紙帶上按打點先后順序依次取O、A、B、C、D、E等多個計數點,各個計數點到O點間的距離分別用hA、hB、hC、hD、hE…表示,則小車和拉力傳感器在計時器打下D點時的動能表達式為$\frac{M({h}_{E}-{h}_{C})^{2}}{8{T}^{2}}$,若拉力傳感器的讀數為F,計時器打下A點到打下D點過程中,細繩拉力對小車所做功的表達式為F(hD-hA)..
(4)某同學以A點為起始點,以A點到各個計數點動能的增量△Ek為縱坐標,以A點到各個計數點拉力對小車所做的功W橫坐標,在坐標紙(毎一小格為正方形)上作出了△Ek-W圖線,如圖所示.根據圖線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用如圖甲所示裝置來探究功和動能變化的關系.木板上固定兩個完全相同的遮光條A、B,用不可伸長的細線將木板通過兩個滑輪與彈簧測力C相連,木板放在安裝有定滑輪和光電門的軌道D上,軌道放在水平桌面上,P為小桶(內有沙子),滑輪質量、摩擦不計,重力加速度g.

(1)實驗中軌道應傾斜一定角度,這樣做目的是CD.
A.為了使釋放木板后,木板能勻加速下滑
B.為了增大木板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細線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對木板做的功
D.可使得木板在未施加拉力時能勻速下滑
(2)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條的寬度,如圖乙所示,則遮光條的寬度d=0.170cm.
(3)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①測量木板、遮光條的總質量M,測量兩遮光條的距離L;按甲圖正確連接器材.
②將木板左端與軌道左端對齊,靜止釋放木板,木板在細線拉動下運動,記錄彈簧測力計示數F及遮光條B、A先后經過光電門的時間為t1、t2.則遮光條B、A通過光電門的過程中木板動能的變化量△Ek=$\frac{1}{2}M[{(\frac3k770hx{{t}_{2}})}^{2}-{(\fracayw3kio{{t}_{1}})}^{2}]$,合外力對木板做功W=FL.(用字母M、t1、t2、d、L、F表示).
③在小桶中增加沙子,重復②的操作.
④比較W、△Ek的大小,得出實驗結論.
(4)若在本實驗中軌道水平放置,其它條件和實驗步驟不變,假設木板與軌道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測得多組F、t1、t2的數據,并得到F與$\frac{1}{{{t}_{2}}^{2}}$-$\frac{1}{{{t}_{1}}^{2}}$的關系圖象如圖丙.已知圖象在縱軸上的截距為b,直線的斜率為k,求解μ=$\frac{bom85z60^{2}}{2gLk}$(用字母b、d、L、k、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2為“探究做功和物體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裝置,小車在并在一起的相同的伸長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橡皮筋做功Wn10個間隔距離x(m)10個間隔時間T(s)小車獲得速度vn(m/s)小車速度的平方vn(m/s)${\;}^{{2}^{2}}$
1W0.28800.21.442.07
22W0.41760.22.094.36
33W0.48960.22.455.99
44W0.59040.22.958.71
55W0.64800.23.2410.50
(1)實驗中通過改變橡皮筋的數量,而不是改變橡皮筋的伸長量,來探究橡皮筋對小車的做功情況,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定量表示橡皮筋做功的大。
(2)為了保證合力對小車所做的功就等于橡皮筋所做的功,實驗可采用墊高斜面末端,平衡摩擦力的措施.(3)下表為一同學實驗記錄的數據,W代表一根橡皮筋所做的功.請運用表中測定的數   據如圖1所示的坐標系中作出相應的圖象,進一步可探究出橡皮筋做的功Wn和物體速度vn變化的關系為:Wn與vn2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了利用力傳感器和光電門傳感器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他們將力傳感器固定在小車上,用不可伸長的細線通過一個定滑輪與重物G相連,用力傳感器記錄小車受到拉力的大。谒杰壍郎螦、B兩點各固定一個光電門傳感器,用于測量小車通過A、B兩點時的速度v1和v2,如圖所示.在小車上增減砝碼來改變小車質量,用不同的重物G來改變拉力的大小,摩擦力不計.
(1)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次數M/kg$({v}_{2}^{2}-{v}_{1}^{2})$/m2s-2△Εk/JF/NW/J
10.5000.7600.1900.4000.200
20.5001.650.4130.8400.420
30.5002.40△Ε31.22W3
41.002.401.202.421.21
51.002.841.422.861.43
①測量小車和拉力傳感器的總質量M1,把細線的一端固定在力傳感器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與重物G相連,正確連接所需電路;
②將小車停在點C,由靜止開始釋放小車,小車在細線拉動下運動.除了光電門傳感器測量速度和力傳感器測量拉力的數據以外,還應該記錄的物理量為兩光電門間的距離;
③改變小車的質量或重物的質量,重復②的操作.
(2)表格中M是M1與小車中砝碼質量之和,△Εk為動能變化量,F(xiàn)是拉力傳感器的示數,W是F在A、B間所做的功.表中的△Ε3=0.600J,W3=0.610J(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3)根據上述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物體所受合外力的功等于動能的變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所示,在傾角為30°的斜面上,一質量為2kg的物體受到一沿斜面向上大小為4N的F力的作用,從A靜止開始向下滑動,加速度大小為2m/s2,當物體運動到B點時,F(xiàn)大小變?yōu)?4N,方向不變.若AB間距為1m,試求物體在2s內的位移及2s末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一吊橋由六對鋼桿懸吊著,六對鋼桿在橋面分列兩排,其上端掛在兩根鋼纜上,如圖為其一截面圖,已知圖中相鄰兩鋼桿間距離均為9m,靠橋面中心的鋼桿長度為2m(即AA′=DD′=2m),BB′=EE′,CC′=PP′,又已知兩端鋼纜與水平成45°.若鋼桿、鋼纜自重不計,為使每根鋼桿承受的負荷相同,試求鋼桿BB′和CC′的長度應各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