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關于原子、原子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很好的解釋了α粒子散射實驗
B.β衰變中產(chǎn)生的β射線是原子核外電子掙脫原子核束縛后形成的
C.某放射性元素的4個原子核經(jīng)過一個半衰期后不一定還剩下2個沒有發(fā)生衰變
D.利用射線可以消除靜電

分析 盧瑟福根據(jù)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原子核中的中子釋放出電子發(fā)生β衰變;
半衰期是一個統(tǒng)計規(guī)律,對少量原子核不成立;
α粒子電離作用較強,可以使空氣電離導走靜電,可以消除靜電.

解答 解:A、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很好的解釋了α粒子散射實驗,故A正確;
B、β衰變中產(chǎn)生的β射線是原子核中的中子釋放出的電子形成的,故B錯誤;
C、半衰期是統(tǒng)計規(guī)律,某放射性元素的4個原子核經(jīng)過一個半衰期后不一定還剩下2個沒有發(fā)生衰變,故C正確;
D、α射線的電離作用很強,α射線可以使空氣電離從而把靜電導走,利用射線可以消除靜電,故D正確;
故選:ACD.

點評 本題考查了選項3-5的內(nèi)容,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比較多,但難度不大,掌握基礎知識即可解題,平時要注意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甲、乙兩車在同一直線軌道上同向行駛,甲車在前,速度為8m/s,乙車在后,速度為16m/s,當兩車相距s=16m時,甲車因故開始剎車,加速度大小為a=2m/s2,求:
(1)如果乙車不采取措施,乙車經(jīng)過多長時間追上甲車?
(2)為避免相撞,乙車立即開始剎車,乙車的加速度大小為6m/s2時,此種情況能否相碰,如果不能相碰,請求出甲乙之間的距離存在的最值(最大值或最小值)?
(3)為避免兩車相碰,乙車加速度至少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細繩AB和BC共同吊起一個重10N的物體,AC和BC垂直,繩AC與墻面夾角為60°,求出輕繩AC和BC的張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某實驗小組應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的關系”,已知小車的質(zhì)量為M,砝碼及砝碼盤的總質(zhì)量為m,所使用的打點計時器所接的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實驗步驟如下:
A.按圖所示安裝好實驗裝置,其中與定滑輪及彈簧測力計相連的細線豎直;
B.調(diào)節(jié)長木板的傾角,輕推小車后,使小車能沿長木板向下勻速運動;
C.掛上砝碼盤,接通電源后,再放開小車,打出一條紙帶,由紙帶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D.改變砝碼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重復步驟C,求得小車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根據(jù)以上實驗過程,回答以下問題:
(1)對于上述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小車的加速度與砝碼盤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實驗過程中砝碼盤處于超重狀態(tài)
C.與小車相連的輕繩與長木板一定要平行
D.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應為砝碼和砝碼盤總重力的一半
E.砝碼和砝碼盤的總質(zhì)量應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
(2)由本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作出小車的加速度a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的關系圖象,與本實驗相符合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某實驗小組設計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一個木塊放在水平長木塊上,通過細線跨過定滑輪與重物相連,在重物牽引下,木塊向左運動,重物落地后,木塊做勻減速運動,打出的紙帶如圖2所示,不計紙帶所受到的阻力.交流電頻率為50Hz,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木塊加速階段的加速度為1.5m/s2;
(2)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
(3)某同學發(fā)現(xiàn)在實驗中未平衡木塊與木板間的摩擦力,接著他應當取下重物,將木板右端墊高,使木塊沿木板勻速下滑.
(4)為了使繩中的拉力近似等于重物的重力,則重物的質(zhì)量遠小于木塊的質(zhì)量.(選填“遠大于”、“等于”、“遠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某同學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合外力的關系.圖中小車A左端連接一紙帶并穿過打點計時器B的限位孔,右端用一輕繩繞過滑輪系于拉力傳感器C的下端,A、B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帶有定滑輪的足夠長的木板上.不計繩與滑輪的摩擦及滑輪的質(zhì)量.實驗時,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該同學在保證小車A質(zhì)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改變P的質(zhì)量來改變小車A所受的外力,由傳感器和紙帶測得的拉力F和加速度a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次數(shù)12345
F/N0.100.180.260.300.40
a/(m•s-20.080.220.370.59
(1)第4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如圖2所示,O、A、B、C和D是紙帶上的五個計數(shù)點,每兩個相鄰點間有四個點沒有畫出,A、B、C、D四點到O點的距離如圖.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根據(jù)紙帶上數(shù)據(jù)計算出小車加速度a為0.43m/s2
(2)在實驗中,不需要(選填“需要”或“不需要”)滿足重物P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A的質(zhì)量.
(3)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3所示坐標系中做出小車加速度a與力F的關系圖象.
(4)根據(jù)圖象推測,實驗操作中重要的疏漏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者摩擦力平衡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某同學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如圖甲所示是該同學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他將光電門固定在水平軌道上的B點,用不同重物通過細線拉同一小車,每次小車都從同一位置A由靜止釋放.

(1)實驗中可近似認為細線對小車的拉力與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則重物的質(zhì)量m與小車的質(zhì)量M間應滿足的關系為m<<M;
(2)若用游標卡尺測出光電門遮光條的寬度d如圖乙所示,則d=1.050cm;實驗時將小車從圖示位置由靜止釋放,由數(shù)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則小車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速度為$\fracsli57tl{△t}$(用字母表示);
(3)測出多組重物的質(zhì)量m和對應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并算出相應的小車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速度v,通過描點作出v2-m線性圖象(如圖丙所示),從圖線得到的結論是:在小車質(zhì)量一定時,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
(4)某同學作出的v2-m線性圖象不通過坐標原點,開始實驗前他應采取的做法是C
A.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速運動
B.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使小車在鉤碼拉動下恰好做勻加速運動
C.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速運動
D.將不帶滑輪的木板一端適當墊高,在不掛鉤碼的情況下使小車恰好做勻加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所示是某導體的I-U圖象,圖中α=4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此導體的電阻R=0.5Ω
B.此導體的電阻R=2Ω
C.I-U圖象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shù),所以R=cot 45°=1.0Ω
D.在R兩端加6.0V電壓時,每秒通過導體截面的電荷量是3.0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同學在“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得到如圖所示的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每隔4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各計數(shù)點到A點的距離如圖所示,則由紙帶可知(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1)D點的速度vD=1.04m/s;
(2)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1.6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