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從地面豎直上拋兩個質量不同的小球,設它們的初動能相同,當上升到同一高度時(不計空氣阻力,選拋出點為參考面),則( 。
A.所具有的重力勢能相等B.所具有的動能相等
C.所具有的機械能不等D.所具有的機械能相等

分析 豎直上拋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即可解題.

解答 解:設拋出點為零勢能面,則初始位置兩個物體的機械能相等,豎直上拋的過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機械能守恒,所以當上升到同一高度時,它們的機械能相等,但由于質量不等,所以此時重力勢能不能,則動能也不等,故AB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是掌握機械能守恒定律,并能熟練運用,也可以根據(jù)動能定理分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所示,半圓玻璃磚的半徑R=10cm,折射率n=$\sqrt{3}$,直徑AB與屏幕MN垂直并接觸于A點,激光束α以入射角i=60°射向玻璃磚圓心O,結果在屏幕MN上出現(xiàn)兩個光斑,已知,關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為c=3×108m/s.
(1)畫出光路圖;
(2)求兩光斑之間的距離L;
(3)激光束在玻璃中運動的時間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β射線為原子的核外電子電離后形成的電子流
B.一個氫原子從n=3的激發(fā)態(tài)躍遷到基態(tài)時,最多能產(chǎn)生3個不同頻率的光子
C.用加溫、加壓或改變其化學狀態(tài)的方法都不能改變原子核衰變的半衰期
D.原子核經(jīng)過衰變生成新核,則新核的質量總等于原核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美國物理學家勞倫斯于1932年發(fā)明的回旋加速器,應用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并使粒子在較小的空間范圍內經(jīng)過電場的多次加速獲得較大的能量,使人類在獲得較高能量帶電粒子方面前進了一步,如圖所示為一種改進后的回旋加速器示意圖,其中盒縫間的加速電場場強大小恒定,且被限制在A、C板間,帶電粒子從P0處靜止釋放,并沿電場線方向射入加速電場,經(jīng)加速后再進入D形盒中的勻強磁場做勻速圓周運動,對于這種改進后的回旋加速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帶電粒子每運動一周被加速一次
B.P1P2=P2P3
C.加速粒子的最大速度與D形盒的尺寸有關
D.加速電場方向需要做周期性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在水平方向通過的最大距離取決于( 。
A.物體拋出點的高度B.物體的初速度
C.物體的初速度和拋出點的高度D.物體所受的重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用起重機把重量為2.0×104N的物體以1.0m/s2的加速度勻加速地提高了5m,鋼繩拉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做了多少功?這些力做的總功是多少?(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有關物理學家和物理學的發(fā)現(xiàn)說法正確的是( 。
A.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B.伽利略根據(jù)理想斜面實驗,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開普勒通過萬有引力定律推導出了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
D.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實驗,巧妙地測出了萬有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甲所示是一種新的短途代步工具-電動平衡車,被稱為站著騎的電動車,其最大速度可達20km/h,某同學為測量一電動平衡車在平直水泥里面上受到的阻力情況,設計了下述實驗:將輸液用的500mL塑料瓶裝適量水后,連同輸液管一起綁在平衡車的護手上,調節(jié)輸液管的滴水速度,某滴水剛落地開始計時,從下一滴水開始依次計數(shù)為1、2、3…,當?shù)?0滴水剛好落地時停止計時,測得時間為25.0s,該同學騎上平衡車后,先加速到某一速度,然后關閉動力,讓平衡車沿著直線滑行,如圖乙所示是某次實驗中在水泥路面上的部分水滴及測出的間距值(左側是起點,單位:m),已知當?shù)刂亓铀俣萭=9.8m/s2,則根據(jù)該同學的測量結果可得出:
(1)平衡車經(jīng)過路面上相鄰兩滴水間的時間間隔T=0.50s;
(2)平衡車加速過程的加速度大小a1=1.96m/s2
(3)設平衡車運動過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是人與車總重力的K倍,則K=5.3×10-2(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質量為m的A球從高度為H處沿曲面下滑,與靜止在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B球發(fā)生正碰,碰撞中無機械能損失.問A球的初速度v至少為多少時,它可以返回到出發(fā)點?(不計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