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8.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砝碼的質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后拖動的紙帶打上的點計算出

(1)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M>>m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及盤中砝碼的重力.
(2)一組同學在做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實驗時,保持盤及盤中砝碼的質量一定,改變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測出相應的加速度,采用圖象法處理數據.為了比較容易地檢查出加速度a與質量M的關系,應該做a與$\frac{1}{M}$的圖象.(選填“M”或“$\frac{1}{M}$”)
(3)如圖2(a),甲同學根據測量數據做出的a-F圖線,說明實驗存在的問題是平衡摩擦力過大
(4)乙、丙同學用同一裝置做實驗,畫出了各自得到的a-F圖線,如圖2(b)所示,兩個同學做實驗時的哪一個物理量取值不同?答: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M;
(5)已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每相鄰兩個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利用圖3給出的數據可求A點時的速度VA=0.360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1.58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分析 (1)要求在什么情況下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盤中砝碼的重力,需求出繩子的拉力,而要求繩子的拉力,應先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求出整體的加速度,再以M為研究對象求出繩子的拉力,通過比較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和盤和盤中砝碼的重力的大小關系得出只有m<<M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盤中砝碼的重力.
(2)反比例函數圖象是曲線,而根據曲線很難判定出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正比例函數圖象是過坐標原點的一條直線,就比較容易判定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
(3)圖中沒有拉力時就產生了加速度,說明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過大.
(4)a-F圖象的斜率等于物體的質量,故斜率不同則物體的質量不同.
(5)根據逐差法可以算出小車的加速度

解答 解:(1)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有mg=(m+M)a,解得:a=$\frac{mg}{M=m}$,以M為研究對象有繩子的拉力F=Ma=$\frac{Mmg}{M+m}$=$\frac{mg}{1+\frac{m}{M}}$,
顯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盤中砝碼的重力.
(2)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a=$\frac{1}{M}$F,在F一定時,a與$\frac{1}{M}$成正比,為方便實驗數據處理,使作出的圖象直觀,應作出a-$\frac{1}{M}$圖中;
(3)由圖2(a)所示a-F圖象可知,F=0時已經產生加速度,說明小車受到的合力大于細線的拉力,這是由于平衡摩擦力過大造成的.
(4)由牛頓第二定律得:a=$\frac{1}{M}$F,由圖2(b)所示圖象可知,兩圖象的斜率不同,則$\frac{1}{M}$不同,即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M不同.
 (5)每兩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標出,所以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0.02×5=0.1s,A點時的速度VA=$\frac{OB}{2T}$=$\frac{0.0280+0.0440}{2×0.1}$=0.360m/s;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2可知,加速度:a=$\frac{BC-OA+CD-AB}{4{T}^{2}}$=$\frac{0.0595-0.0280+0.0757-0.0440}{4×0.{1}^{2}}$≈1.58m/s2;
故答案為:(1)M>>m(2)$\frac{1}{M}$;(3)平衡摩擦力過大;(4)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M(5)0.360; 1.58.

點評 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數據處理以及注意事項,尤其是理解平衡摩擦力和M>>m的操作和要求的含義.只要掌握了實驗原理就能順利解決此類題目,就能舉一反三,所以要注意基本原理的學習.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8.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可以完成很多實驗.

Ⅰ.在“探究物體加速與力的關系”的實驗中,認為重物的重力近似等于物塊受到的合外力,除了要平衡摩擦力,還要滿足物塊的質量遠大于重物的質量.
Ⅱ.若利用此裝置測量物塊與水平桌面間動摩擦因數.實驗步驟如下:
A.用天平測得物塊質量M為500g、重物m的質量為100g;
B.調整長木板上的輕滑輪,使細線水平;
C.調整長木板傾斜程度,平衡摩擦力
D.打開電源,讓物塊由靜止釋放,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出點跡;
E.多次重復步驟D,選取點跡清晰的理想紙帶,求出加速度a;
F.根據上述實驗數據求出動摩擦因數u,整理儀器,結束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①以上實驗步驟中,不需要的步驟是C.
②其中一條紙帶如圖2所示,各點間還有4個點未標出,則物塊的加速度a=1.25m/s2(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③根據實驗原理,可求出動摩擦因數u=$\frac{mg-(M+m)a}{Mg}$(用M、m、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細線的一端系一質量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頂端,細線與斜面平行.斜面置于以加速度a豎直向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電梯中,小球始終靜止在斜面上,則小球受到細線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N大小分別為(重力加速度為g)(  )
A.T=m(g+a)cosθFN=m(g+a)sinθB.T=m(g+a)sinθFN=m(g+a)cosθ
C.T=m(g-a)cosθFN=m(g-a)sinθD.T=m(g-a)sinθFN=m(g-a)cos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如表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所得到的數據.
次數質量m/kg受力F/N加速度a/(m•s-2
10.50.25
20.50
31.00
41.0
51.5
若利用前三組數據探究加速度與受力的關系,則2、3組數據中物體的質量分別為0.5kg、0.5kg;若利用后三組數據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的關系,則4、5組數據中物體所受的力分別為1.00N,1.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3.某電視臺的娛樂節(jié)目中,有一個拉板塊的雙人游戲,考驗兩人的默契度.如圖所示,質量M=0.40kg的長木板靠在豎直墻面上,木板右下方有一質量m=0.80kg的小滑塊(可視為質點),木板與墻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0.10,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系數μ2=0.30,滑塊與木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g=10m/s2.現一人用水平向左的恒力F1作用在滑塊上,另一人用豎直恒力F2向上的恒力拉動滑塊,使滑塊從地面由靜止開始向上運動.
(1)為使木板能向上運動,求F1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2)若F1=22N,為使滑塊與木板能發(fā)生相對滑動,求F2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3.如圖所示,質量M=1kg、長L=1m的平板小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質量m=3kg的物塊(視為質點)以初速度v0=3 m/s滑上平板小車,物塊與平板小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1.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物塊在平板小車上滑行的時間;
(2)若在物塊滑上平板小車的同時,給平板小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恒力F,為了使物塊不離開平板小車,求恒力F應滿足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在探究物體的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外力F、物體質量M間的關系時,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用m表示.

(1)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m<<M時,才可以認為繩子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和砝碼的重力.
(2)某一組同學先保持盤及盤中的砝碼質量m一定來做實驗,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以下做法正確的是B.
A.平衡摩擦力時,應將盤及盤中的砝碼用細繩通過定滑輪系在小車上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實驗時,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D.用天平測出m以及小車質量M,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frac{mg}{M}$求出
(3)另兩組同學保持小車及車中的砝碼質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與所受外力F的關系,由于他們操作不當,這兩組同學得到的a-F關系圖象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其原因分別是:
圖2:不滿足m<<M;
圖3:沒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如圖所示,一長木板B在水平地面上運動,當速度為5m/s時將一物塊A無初速度放到木板B右端,0.5s后物塊A與木板B的速度均為1m/s.已知物塊與木板的質量相等,物塊與木板間及木板與地面間均有摩擦,設物塊與木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且物塊始終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μ1、木板與地面間動摩擦因數μ2;
(2)從釋放物塊A開始到物塊與木板均停止運動時,木板的總位移大;
(3)從釋放物塊A開始到物塊與木板均停止運動時,物塊相對于木板的位移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甲、乙兩隊拔河比賽,甲隊獲勝,甲隊對乙隊的拉力等于乙隊對甲隊的拉力,甲隊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隊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