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從地面豎直向上拋出一個物體,已知物體在第1s內(nèi)上升的高度是物體上升最大高度的$\frac{9}{25}$,不計空氣的阻力,物體上拋的初速度是50或$\frac{50}{9}$m/s,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25或$\frac{5}{9}$m(取g=10m/s2

分析 豎直上拋運動看成一種加速度為-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jù)速度-位移關系式求最大高度,結合第1s內(nèi)上升的高度是物體上升最大高度的$\frac{9}{25}$即可求出.

解答 解:設物體的初速度是v0,則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h}_{m}=\frac{{v}_{0}^{2}}{2g}$=$\frac{{v}_{0}^{2}}{20}$…①
第1s內(nèi)上升的高度:h=${v}_{0}t-\frac{1}{2}g{t}^{2}={v}_{0}×1-\frac{1}{2}×10×{1}^{2}={v}_{0}-5$…②
由題意:$h=\frac{9}{25}{h}_{m}$…③
聯(lián)立以上三式,得:$9{v}_{0}^{2}-500{v}_{0}+2500=0$
解得:v0=50m/s,hm=125m;
或${v}_{0}=\frac{50}{9}$m/s,${h}_{m}=\frac{5}{9}$m
故答案為:50或$\frac{50}{9}$;125或$\frac{5}{9}$

點評 豎直上拋運動是常見的運動類型,關鍵要掌握其處理方法和運動規(guī)律,并能熟練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地球赤道表面上的一物體質(zhì)量為m1,它相對地心的速度為v1.地球同步衛(wèi)星離地面的高度為h,它相對地心的速度為v2,其質(zhì)量為m2.已知地球的質(zhì)量為M半徑為R,自轉角速度為ω,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為v,萬有引力恒量為G.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v1=vB.$\frac{v_1}{R}=\frac{v_2}{R+h}$
C.m1g=$\frac{{{m_1}v_1^2}}{R}$D.$\frac{{GM{m_2}}}{{{{({R+h})}^2}}}={m_2}{ω^2}({R+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所示,把一個帶正電的物體放在A處,然后把掛在絲線上的帶正電的小球先后掛在P1、P2、P3位置,調(diào)節(jié)絲線的長度使小球與A總在同一水平線上,α1、α2、α3表示絲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其中掛在P1處(選填“P1”、“P2”或“P3”)絲線受到的拉力最大;在同一位置,將小球所帶電性改變?yōu)閹ж撾,電量不變,同時調(diào)節(jié)絲線的長度使小球與A仍在同一水平線上,則絲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大于(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帶正電時絲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光滑圓形軌道固定于豎直平面內(nèi).質(zhì)量為3m的球甲和質(zhì)量為m的球乙,用長度為2r的輕桿連在一起放置于軌道內(nèi).初始時刻,輕桿與豎直方向夾角θ=45°,且甲球在上方,現(xiàn)將兩球由靜止釋放,不計空氣阻力,兩球可被看成質(zhì)點.在甲球運動到軌道最低點的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球減少的重力勢能等于乙球增加的動能
B.甲球減少的機械能等于乙球增加的機械能
C.甲球運動到軌道最低點時,軌道對兩球作用的合力為(6+$\sqrt{2}$)mg
D.甲球運動到軌道最低點時,軌道對兩球作用的合力為(6+2$\sqrt{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快以5m/s的速度沖上水平桌面,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以速度3m/s沖出桌面,已知桌面長度為2m,高度為5m(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忽略空氣阻力,g取10m/s2),求:
(1)物塊在桌面上運動的加速度大。
(2)物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3)落地點距離桌面右端的水平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所示,電燈L標有“2V、0.5W”,定值電阻R1=4Ω閉合開關S,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I1=0.75A,電燈L恰好正常發(fā)光.由于外電路電燈發(fā)生故障,電燈L突然熄滅,此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I2=0.8A,電壓表的示數(shù)變?yōu)閁2=3.2V.電流表和電壓表均為理想電表.試求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nèi)電阻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一個稱為“千人震”的趣味物理小實驗,實驗是用一節(jié)電動勢為1.5V的新干電池、一個日光燈鎮(zhèn)流器(自感線圈)、開關和幾根導線連成如圖所示的電路.幾位做實驗的同學手拉手連成一排,首、尾兩位同學分別握住導線的A、B端,在開關閉合或斷開時就會使連成一排的同學都有觸電感覺,則( 。
A.人有觸電感覺是在開關閉合的瞬間
B.人有觸電感覺是在開關斷開的瞬間
C.該實驗現(xiàn)象的發(fā)生是因為自感線圈會產(chǎn)生很高的自感電動勢
D.若增加拉手的人數(shù),觸電的感覺會變得不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在建筑裝修中,工人用質(zhì)量為5.0kg的磨石A對地面和斜壁進行打磨.已知A與地面、A與斜壁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均相同.取g=10m/s2,sin37°=0.6,cos37°=0.8.
(1)當A受到水平方向的推力用F1=30N打磨地面時,A恰好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求A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μ;
(2)如圖所示,對傾角θ=37°的斜壁進行打磨時,對A施加了F2=70N豎直向上的推力,求磨石A加速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科學家們的研究和發(fā)現(xiàn),下列有關科學家們的史實,說法正確的是( 。
A.亞里士多德最先得出運動與力的正確關系
B.伽利略發(fā)現(xiàn)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時,輕的物體下落的慢,重的物體下落的快
C.胡克用斜面實驗驗證了力和運動的關系
D.牛頓在伽利略和笛卡兒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