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列簡諧橫波在t=0.6s時刻的圖象如圖甲所示.該時刻P,Q兩質(zhì)點的位移均為-lcm,平衡位置為15m處的A質(zhì)點的振動圖象如圖乙所示.
(i)求該列波的波速大。
(ii)求從t=0.6s開始,質(zhì)點P、Q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的時間間隔△t.

分析 (i)由甲圖讀出波長,由乙圖周期,求出波速.
(ii)抓住兩種圖象之間的聯(lián)系,由乙圖讀出該時刻即t=0.6s時刻質(zhì)點A的速度方向,由甲圖判斷出波的傳播方向,再判斷質(zhì)點P、Q的振動方向,再求出各自到達平衡位置的時間,即可求出質(zhì)點P、Q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的時間間隔△t.

解答 解:(i)由圖象可得波長 λ=20m,周期 T=1.2s  
據(jù)v=$\frac{λ}{T}$得:v=$\frac{50}{3}$m/s
(ⅱ) 解法一:
t=0.6s時,P質(zhì)點的振動方向沿y正方向,經(jīng)過t1=$\frac{T}{12}$回到平衡位置 
Q質(zhì)點的振動方向沿y負方向,經(jīng)過t2=$\frac{T}{6}$+$\frac{T}{4}$=$\frac{5T}{12}$回到平衡位置
所以兩質(zhì)點回到平衡位置的時間間隔為:△t=t2-t1
得:△t=0.5s
解法二:
由圖象可知:質(zhì)點P的平衡位置為:xP=$\frac{20}{3}$m 
質(zhì)點Q的平衡位置為:xQ=$\frac{40}{3}$m    
時間間隔為:△t=$\frac{{x}_{Q}-{x}_{P}}{v}$
解得:△t=0.5s
答:(i)該列波的波速大小是$\frac{50}{3}$m/s;
(ii)從t=0.6s開始,質(zhì)點P、Q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的時間間隔△t是0.5s.

點評 本題既要理解振動圖象和波動圖象各自的物理意義,由振動圖象能判斷出質(zhì)點的速度方向,更要把握兩種圖象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能由質(zhì)點的速度方向,判斷出波的傳播方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如圖甲所示是某同學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他在氣墊導軌上B點安裝了一個光電門,滑塊上固定一遮光條并放有若干金屬片,滑塊用細線繞過氣墊導軌左端的定滑輪與托盤相連(托盤內(nèi)也有金屬片),實驗中每次滑塊都從導軌上的同一位置A由靜止釋放,

(1)該同學用游標卡尺(20分度)測量遮光條的寬度d(沿滑塊運動方向的長度)如圖乙所示,則d=7.25mm;若光電計時器記錄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為△t,則滑塊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速度v=$\frac0n2ywca{△t}$(用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2)若滑塊(含遮光條和金屬片)和托盤(含金屬片)組成的系統(tǒng)總質(zhì)量為M,托盤及其中金屬片的質(zhì)量為m,現(xiàn)保持系統(tǒng)的總質(zhì)量不變,通過增減托盤和滑塊中的金屬改變m,測出多組m、v數(shù)據(jù),在坐標紙上以m為橫軸,以v2為縱軸描點作出圖象,若圖線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直線,則系統(tǒng)的加速度大小與所受合力大小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某同學要測量如圖甲所示金屬圓環(huán)材料的電阻率,已知圓環(huán)的半徑為r.
①他先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圓環(huán)材料圓形橫截面的直徑d如圖乙所示,則d=5.665mm;
②他再用如圖丙所示的電路測量該圓環(huán)的電阻,圖中圓環(huán)接入電路的兩點恰好位于一條直徑上,電壓表的量程為5V.電鍵S閉合后,電壓表右端接到a點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4.5V、電流表示數(shù)為1.8mA,接到b點的電壓表示數(shù)為4.6V、電流表示數(shù)為1.6mA.為了減小電阻的測量誤差,他應該把電壓表的右端接在b進行實驗(填“a”或“b”);則圓環(huán)接入電路的兩點間的電阻值為2875Ω; 此值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準確”);
③實驗中發(fā)現(xiàn)電流表損壞,他又找到另外一個量程為2V,內(nèi)阻為R1的電壓表V1替代電流表完成了實驗.實驗中電壓表V和V1的示數(shù)分別為U和U1,改變滑片位置測得多組U、U1數(shù)據(jù),他作出了U-U1圖象為一條直線,如圖丁所示,測得該直線的斜率為k,則金屬圓環(huán)材料的電阻率的表達式為$\frac{(k-1){R}_{1}^{\;}wzvb0bh_{\;}^{2}}{2r}$.(用r、d、k、R1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6.如圖所示,空氣中有一折射率為n=$\sqrt{3}$的正方形玻璃,若光線以入射角θ=60°投射到AB面上E點,接著在BC面上發(fā)生全反射,最后從CD面上射出,已知E點到BC距離d=5$\sqrt{3}$cm,BC邊長l=60cm,求:
(i)從E點進入玻璃磚的光線與AB邊的夾角;
(ii)D點到從CD邊射出的光線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所示,兩條平行金屬導軌間距2m,固定在傾角為37°的絕緣斜面上,導軌上端連接一個定值電阻R.導體棒a和b放在導軌上,與導軌垂直并良好接觸,a為光滑導體棒而b與導軌有摩擦,動摩擦因數(shù)為$\frac{3}{4}$.斜面上水平虛線PQ以下區(qū)域內(nèi),存在著垂直穿過斜面向上、大小為0.5T的勻強磁場.現(xiàn)對a棒施以平行導軌斜向上的拉力F,使它沿導軌由靜止起勻加速向上運動,加速度為1m/s2.當a棒運動到磁場的上邊界PQ處時(放在導軌下端的b棒仍保持靜止),撤去拉力,a棒將繼續(xù)沿導軌向上運動一小段距離后再向下滑動.當a棒再次滑回到磁場邊界PQ處進入磁場時,恰沿導軌受力平衡.已知a棒、b棒和定值電阻R的阻值均為1Ω,b棒的質(zhì)量為0.1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導軌電阻不計.求:
(1)a棒沿導軌向上運動過程中,a、b棒中的電流強度之比;
(2)a棒沿導軌向上運動到磁場的上邊界PQ處所允許的最大速度;
(3)若a棒以第(2)問中的最大速度運動到磁場的上邊界PQ處,a棒在磁場中沿導軌向上開始運動時所受的拉力F0
(4)若a棒以第(2)問中的最大速度運動到磁場的上邊界PQ處過程中,流過定值電阻R的電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某組同學制訂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且組裝完成,在接通電源進行實驗之前,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1)下列哪些說法對此組同學操作的判斷是正確的BC
A.打點計時器不應該固定在長木板的最右端,而應該固定在靠近定滑輪的那端,即左端
B.小車初始位置不應該離打點計時器太遠,而應該靠近打點計時器放置
C.實驗中不應該將長木板水平放置,應該在右端墊起合適的高度
D.打點計時器不應使用干電池,應使用220V的交流電源
(2)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改變沙和沙桶質(zhì)量,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與合力F圖線如圖2,該圖線不通過原點,明顯超出偶然誤差范圍,其主要原因是平衡摩擦力過度(選填“不足”或“過度”).
(3)沙和沙桶質(zhì)量mD(填字母代號)小車質(zhì)量M 時,才可以認為細繩對小車的拉力F 的大小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
A.遠大于          B.大于      C.接近(相差不多)      D.遠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下面50分度游標卡尺的讀數(shù)是10.68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是一質(zhì)點做直線運動的位移S和時間平方t2的關系圖象,則該質(zhì)點(  )
A.質(zhì)點的加速度大小恒為1m/s2B.0-2S內(nèi)的位移為1m
C.物體第3s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3m/sD.2s末的速度是4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在“用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的實驗中,將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事先灑有均勻痱子粉的水槽中,待油膜充分散開后,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輪廓,隨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標紙上,其形狀如圖所示.坐標紙上正方形小方格的邊長為10mm,該油膜的面積是8.0×10-3m2;已知油酸灑精溶液中油酸濃度為0.2%,400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量筒后的體積是1.2mL,則油酸分子的直徑為7.5×10-9m,(結(jié)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