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34120  134128  134134  134138  134144  134146  134150  134156  134158  134164  134170  134174  134176  134180  134186  134188  134194  134198  134200  134204  134206  134210  134212  134214  134215  134216  134218  134219  134220  134222  134224  134228  134230  134234  134236  134240  134246  134248  134254  134258  134260  134264  134270  134276  134278  134284  134288  134290  134296  134300  134306  134314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如圖所示,人在岸上通過滑輪用繩牽引小船,若水的阻力恒定不變,則在船勻速靠岸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收繩速度不斷減小
B.船受到的浮力保持不變
C.繩的拉力不斷增大
D.若收繩的速率不變,則船做勻加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一演員表演飛刀絕技,由O點先后拋出完全相同的三把飛刀a、b、c,分別垂直打在豎直木板上M、N、P三點,如圖所示.假設不考慮飛刀的轉(zhuǎn)動,并可將其看做質(zhì)點,已知O、M、N、P四點距水平地面高度分別為h、4h、3h、2h,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三把刀在擊中木板時速度大小相同
B.三次飛行時間之比為ta:tb:tc=$\sqrt{3}$:$\sqrt{2}$:1
C.三次初速度的豎直分量之比為va:vb:vc=3:2:1
D.設三次拋出飛刀的初速度與水平方向夾角分別為θa:θb:θc,則有θa>θb>θ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汽艇渡過寬為200m的河面,渡河時汽艇相對靜水的速度為v1=4m/s,由于邊緣阻力效應,河水水流速度從岸邊向中央遞增,最大中央流速為v2=3m/s,則在汽艇渡河過程中( 。
A.汽艇渡河最短時間為40s
B.當汽艇以“最短時間方式”渡河時,所走軌跡為一條傾斜的直線(相對河岸)
C.為了使船渡河時間最短,汽艇船頭始終朝著偏向上游的某個夾角航行,此夾角保持不變
D.在汽艇渡河過程中,不管船頭朝哪個固定的方向行駛,其運動軌跡必為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我們都難以忘記劉翔那優(yōu)美的跨欄姿勢,在他跨越欄架的過程中( 。
A.支撐腳蹬地的瞬間,地面對腳的支持力大于腳對地面的壓力
B.支撐腳蹬地的瞬間,地面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支撐腳離地后,他還受到向前沖的力,以至于能很快地通過欄架
D.跨欄落地后,腳對地面的壓力小于地面的支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關于牛頓運動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牛頓第一定律知: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維持運動
B.牛頓第一定律是利用邏輯思維對事實進行分析的產(chǎn)物,不可能用實驗直接驗證
C.物體速度越大,越難停下來,因此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D.由牛頓第二定律知物體受力越大,運動改變越快,因此物體受力越大時慣性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關于曲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它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B.物體做曲線運動的速度大小必定變化
C.物體做曲線運動的加速度必定不為零
D.恒力作用下物體不可能做曲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某實驗小組同學用如圖1所示裝置“探究物體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

(1)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填“交流”或“直流”)電源的計時儀器.
(2)在研究物體中速度與力的關系時,保持不變的物理量是A.
A.小車質(zhì)量        B.塑料桶和桶中砝碼的質(zhì)量
(3)實驗中,要使小車的質(zhì)量遠大于(填“遠大于”或“遠小于”)塑料桶和桶中砝碼的質(zhì)量,才能認為細線對小車的拉力等于塑料桶和砝碼的重力.
(4)圖2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測出AB=1.2cm,AC=3.6cm,AD=7.2cm,計數(shù)點A、B、C、D中,每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有四個小點未畫出,則運動物體的加速度a=1.2m/s2,打B點時運動物體的速度vB=0.18m/s.
(5)當小車的質(zhì)量一定時,測得小車的加速度a與拉力F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F/N0.200.300.400.500.60
a/(m•s-20.100.230.270.400.49
①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如圖3所示坐標系中作出a-F圖象.
②圖線存在截距,其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傾角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如圖所示,一物塊受到一個水平力F作用靜止于斜面上,此力F的方向與斜面兩邊平行,如果將力F撤去,下列對物塊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木塊將沿斜面下滑B.木塊受到的摩擦力變小
C.木塊立即開始運動D.木塊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在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關系”的實驗中,采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zhì)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后拖動的紙帶打上的點計算出.

(1)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M>>m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及盤中砝碼的重力.
(2)一組同學在做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系實驗時,保持盤及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m一定,改變小車及車中砝碼質(zhì)量M,測出相應的加速度,采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為了比較容易地檢查出加速度a與質(zhì)量M的關系,應該做a-$\frac{1}{M}$的圖象(填“a-M”或“a-$\frac{1}{M}$”).
(3)如圖2(a)是甲同學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做出的a-F圖線,說明實驗存在的問題是沒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完全.
(4)乙、丙同學用同一裝置做實驗,畫出了各自得到的a-F圖線,如圖2(b)所示,兩個同學做實驗的哪一個物理量取值不同?答:小車及車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不同.
(5)若實驗得到如圖3所示的一條紙帶,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B、C兩點的間距x2和E兩點的間距x4已量出,利用這兩段間距計算小車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frac{{x}_{4}-{x}_{2}}{2{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實驗題

2.在“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橡皮條的一端固定于P點,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另一端都有繩套(如圖1).

(1)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某同學認為在此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項,其中正確的是C.(填入相應的字母)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C.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
(2)該同學用A、B兩只彈簧測力計將橡皮條的另一端拉至O點,分別記錄兩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此時,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為1.9N.接下來,為了測出這兩分力的合力,他用一只彈簧測力計沿PO方向拉伸橡皮條,使橡皮條的長度等于PO(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記錄下該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在實驗中,把木板豎直放置,同時用細繩OA跨過釘在木板上的光滑的釘子C,下端掛重力已知的鉤碼,細繩OB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鉤住,如圖2所示,可以通過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調(diào)整橡皮筋與兩細繩的結(jié)合O的位置.圖中OC與橡皮筋延長線的夾角為α,細繩OB與橡皮筋延長線的夾角為β,且α+β>90°,下列操作正確的是BD.
A.增加鉤碼個數(shù)后,為使結(jié)點位置不變,應減小β,同時減小彈簧秤的拉力
B.增加鉤碼個數(shù)后,為使結(jié)點位置不變,應增大β,同時增大彈簧秤的拉力
C.保持鉤碼個數(shù)不變,將釘子C向左移動一些,為使結(jié)點位置不變,應增大β,同時增大彈簧秤的拉力
D.保持鉤碼個數(shù)不變,將釘子C向左移動一些,為使結(jié)點位置不變,應減小β,同時增大彈簧秤的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