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xí)題
 0  156644  156652  156658  156662  156668  156670  156674  156680  156682  156688  156694  156698  156700  156704  156710  156712  156718  156722  156724  156728  156730  156734  156736  156738  156739  156740  156742  156743  156744  156746  156748  156752  156754  156758  156760  156764  156770  156772  156778  156782  156784  156788  156794  156800  156802  156808  156812  156814  156820  156824  156830  156838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兩只額定電壓均為110V的燈泡AB,額定功率分別為100W40W,為了使它們接到220V電源上能正常發(fā)光,同時電路消耗的電功率最小,如圖所示電路中最合理的是圖(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車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其v-t圖象如圖所示。已知兩車在t=3s時并排行駛,則

A. t=1s時,甲車在乙車后

B. t=0時,甲車在乙車前7.5m

C. 兩車另一次并排行駛的時刻是t1=2s

D. 甲、乙車兩次并排行駛的位置之間沿公路方向的距離為4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物體做直線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從圖中看出,物體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同的時間是 ( )

A. 0~2s

B. 2~4 s

C. 0~2s和6~8 s

D. 0~2s和 5~6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B兩物體相距s=7 m,物體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勻速運動,而物體B此時的速度vB=10 m/s,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a=-2 m/s2,那么物體A追上物體B所用的時間為(  )

A. 8 s B. 7 s C. 9 s D. 10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名消防隊員在模擬演習(xí)訓(xùn)練中,沿著長為12m的豎立在地面上的鋼管向下滑,他從鋼管頂端由靜止開始先勻加速再勻減速下滑,滑到地面時速度恰好為零若他加速時的加速度大小是減速時的2倍,下滑總時間為3s,,則該消防隊員

A下滑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4m/s

B加速與減速過程的時間之比為1:2

C加速與減速過程中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為1:1

D加速與減速過程的位移之比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汽車沿一直線運動,在t時間內(nèi)通過的位移為L,在處速度為v1,在處速度為v2,則

A.勻加速運動,v1>v2 B.勻減速運動,v1<v2

C.勻加速運動,v1<v2 D.勻減速運動,v1>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a車和b車,其位移時間圖象分別為圖中直線a和曲線b,由圖可知

A. b車運動方向始終不變

B. t1時刻a車與b車速度相同

C. t1t2時間內(nèi)a車的平均速度小于b

D. t1t2時間內(nèi)有一個時刻兩車的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一輛汽車做直線運動的xt圖象,對線段OAAB、BC、CD所表示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OA段運動最快

B. AB段靜止

C. CD段表示的運動方向與初始運動方向相反

D. 4 h內(nèi)汽車的位移大小為30 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汽車從靜止開始以3m/s2的加速度行駛,恰有一摩托車以12m/s的速度從汽車旁邊勻速駛過。求汽車啟動后在追上摩托車之前經(jīng)多長時間兩者相距最遠(yuǎn)?此時距離是多少?經(jīng)多長時間追上摩托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物體不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B. 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是由于物體沒有慣性

C. 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要停下來,是由于沒有外力維持木塊運動的結(jié)果

D. 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