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郁達夫的文學活動,貫穿了五四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的幾個重要革命時期。他的作品真實而深刻的反映了他那個時代的部分精神面貌。在藝術上,側重于表現(xiàn)自我,帶有較濃重的主觀色彩。若想對作者及作品有更多了結可參閱:
《達夫代表作》(小說、散文合集)1928,上海春野書店;1930,現(xiàn)代出版社
《達夫自選集》(小說、散文合集)1933,天馬出版社
《郁達夫散文選集》1985,上海文藝出版社
或者瀏覽相關網(wǎng)站,如:
郁達夫網(wǎng)站:main.php
郁達夫散文網(wǎng):sanwen/ydf.html
故都的秋練習答案
1.B 2.B 3、C 4.D( D中“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的兩個頓號都應去掉,概數(shù)之間不用頓號。) 5.A(B成分殘缺。在“管理人員”的后面加上“的現(xiàn)象”;C否定不當。刪掉“不再”;D前后不一致。“成敗”改為“成功”。) 6.“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是文章的文眼。 7.文章前兩段,用對比的手法寫作者對北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寫出了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表達了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 8.《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性強而議論成分較多的抒情散文,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感的眷戀、對故都的向往,作者熱忱地愛故都,有故都的人民,愛故都的秋天,結尾有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熾熱的感情如波浪滔滔的萬里江河奔涌而出,這是何等的眷戀,何等的激情。但作家的主觀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與哀婉,因此整篇文章或議論、或抒情、或描寫,都展示著一種感傷、憂郁而又清靜、閑適的情緒,使全文呈現(xiàn)出了一種憂傷的、悲涼的基調,因此可以說是作者對故都的秋的一曲悲涼的頌歌。(可以見仁見智,各抒己見)9.對比 10.清、靜、悲涼。11.江南的秋。12.正確對待人生的“缺憾”;有一顆快樂的心(笑口常開,充滿歡歌);對世界有一種審美的態(tài)度。13.(1)人生總是不如意事多,苦難多;(2)“詩心”可以對抗挫折;(3)“詩心”可以體悟大自然的規(guī)律和心情,進入一種新境界;(4)“詩心”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感到自己生命的強大,使生命燦爛。14.A D(A.“隱隱……無奈之感”說得不對;D.應為“……人的物質生活來‘所需無多’,人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靈的境界”。)
14.下面對這篇散文的鑒賞,錯誤的兩項是 ( )
A.這篇文章展現(xiàn)了不同人對待生活苦難的性情和態(tài)度,文中也隱隱流露出一絲對人生的無奈之感。
B.“在與大自然接通時,人不僅進行了生命充電,同時也在進行精神充電”一句中“生命充電”指從大自然吸取物質能量,“精神充電”指從大自然得到人生感悟。
C.文章用蘇東坡被貶海南的生活為例子,生動地揭示了用詩心與挫折對抗的意義,深化了“詩化人生”的主題。
D.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一句中“不過一枝”和“不過滿腹”都表明了人生是有缺憾的,是有苦難的。
E.這篇哲理散文飽含生活的激情,生動地闡發(fā)了追求人生快樂和幸福的道理,富于辯證色彩;語言生動形象,充滿理性,讀后給人昂揚向上之感。
13.作者在文中從哪些方面說明人生為什么要有一顆“詩心”?請分點簡要回答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