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0088  430096  430102  430106  430112  430114  430118  430124  430126  430132  430138  430142  430144  430148  430154  430156  430162  430166  430168  430172  430174  430178  430180  430182  430183  430184  430186  430187  430188  430190  430192  430196  430198  430202  430204  430208  430214  430216  430222  430226  430228  430232  430238  430244  430246  430252  430256  430258  430264  430268  430274  430282  447090 

19.被西方教會勢力指責為“意在擾亂對神的信仰,企圖毀滅上帝”,而中國啟蒙思想家嚴復則認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頓)氏之天算格致”的學說是

  A.日心說    B.進化論

  C.量子論    D.相對論

 20.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通過的宣言指出:“現(xiàn)有的軍事集團正在發(fā)展成為越來越強大的軍事、經(jīng)濟和政治集團,根據(jù)邏輯和它們的相互關系的性質(zhì)看來,必然不時引起國際關系惡化!边@句話中“它們的相互關系的性質(zhì)”是

  A.互相妥協(xié)  B. 互相競爭  C.互相合作D.互相對峙

試題詳情

18.美國獨立戰(zhàn)爭期間,托馬斯·潘恩在《常識》中告誡民眾:“君主政體意味著我們自身的墮落和失勢,同樣地,被人當作權利來爭奪的世襲,則是對我們子孫的侮辱和欺騙!边@一觀點的理論依據(jù)是

 A.人文主義    B.民族主義

  C.天賦人權說   D.三權分立學說

試題詳情

17.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貴族組成的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jīng)過近一年的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觀的民主,實質(zhì)的獨裁”。這種說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種直接民主制  B.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歷史教學園地

C.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  D.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shù)奴隸主手中歷史教學園地

試題詳情

16.抗日戰(zhàn)爭期間,延安“吸引了一個美國軍事觀察團、一些美國國務院外交官和一個美國總統(tǒng)特使前來訪問,另外還有大批外國記者前來采訪”。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領袖人物的個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張得到了普遍認同

  C.中共堅持抗戰(zhàn)贏得了國際友人的廣泛同情

  D.中共領導的抗日力量在抗戰(zhàn)中的地位日顯重要

試題詳情

15.下列圖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會生活的變化,其中具有反2清革命色彩的是

試題詳情

14.西方學者查爾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書中以下圖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國繪畫的發(fā)展狀況,約每200年間出現(xiàn)一個高峰。處于該圖第一個高峰期的著名畫家是

  A.顧愷之   B.吳道子   C.張擇端   D.鄭板橋

試題詳情

13.儒家思想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論最能體現(xiàn)其適應加強中央集權需要的是  本資料來自園地(http://),請勿轉載,園地所有高考資料均有特殊可跟蹤的標記

  A.“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

  C.“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D.“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

試題詳情

44、(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一:孫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談話中說:吾國建設當以英國公正之態(tài)度,美國遠大之規(guī)模,以及法國愛國之精神為模范,以樹吾民國千年可百年永久之計。然而今日中國之外交,以國土鄰接關系密切言之,莫如蘇維埃俄羅斯。至于國際地位言之,其對吾國利益相同,且無侵略顧慮,而又能提攜互助,策進兩國利益者,則德國是也。

--摘編自李玉貞《孫中山與共產(chǎn)國際》

材料二:俄國革命之所以能夠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則各黨員至今仍不明三民主義之過也。質(zhì)而言之,民生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實無別也……俄國革命之初不過行民權、民生二主義而已,及后與列強奮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實為對于民族主義……其(指陳獨秀等)所以意圖排擠而以獨得俄助而疵毀吾黨者,初欲包攬俄國交際,并欲阻止俄國不與吾黨往來,而彼得以獨得俄助而自樹一幟與吾黨爭衡也……我國革命向為各國所不樂聞,故嘗助反對我者以撲滅吾黨,所望為同情只有俄國及受屈之國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孫中山:《批鄧澤如等的上書》(1923年11月29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孫中山對蘇俄的認識有何不同。(7分)

(2)簡要評析孫中山“民生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實無別也”的觀點。(8分)

試題詳情

43、(15分)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連那些素來不問政治、清高脫俗的教授和學者也加入了“保衛(wèi)祖國”的大合唱。愛因斯坦本人則公開表明自己是和平主義者,反對一切戰(zhàn)爭。他認為科學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樣,避開那些數(shù)不清的對炮彈、潛艇和飛機的研究。他說:“在我看來,戰(zhàn)爭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寧愿被千刀萬剮,也不愿參與這種可憎的勾當。”

   進入三十年代以后,愛因斯坦逐漸轉變?yōu)榉e極的和平主義者。1933年4月,有人請求他出面援助因氣絕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時青年,他發(fā)表公開信回答說:“如果我是比利時人,在目前的形勢下,我不會拒絕服兵役。我將愉快會參軍。我相信,這將有助于拯救歐洲。”后來愛因斯坦移居美國。在得知希特勒動員力量進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給羅斯?偨y(tǒng)寫信,建議美國加快研究。

   1945年,美國在長崎和廣島投擲了原子彈。愛因斯坦悔恨地認為是自己“按了按鈕“,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國人不會成功地制造原子彈,就一點忙都不會去幫了。他認為,清除原子彈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已經(jīng)成為今天最迫切的問題,因而積極投身到反戰(zhàn)和平運動中。

             --摘編自布恩《愛因斯坦大傳》

(1)根據(jù)材料,指出愛因斯坦和平主義思想的變化。(6分)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析愛因斯坦關于科學與戰(zhàn)爭關系的基本觀點。(9分)

試題詳情

42、(15分)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一

組成國民議會的法國人民的代表們,認為不知人權、忽視人權或輕蔑人權是公眾不幸和政府腐敗的唯一原因,所以決定把自然的、不可剝奪的神圣的人權闡明于莊嚴的宣言之中……

 第六條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xiàn)。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jīng)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材料二

第三篇  國家權力

第一章  國民立法議會

第二節(jié)  初級會議  選舉人的選任

第一條  為了組成國民立法議會,積極公民們應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區(qū)集合為初級會議。

第二條  凡屬積極公民,必須:

   ……在一國內(nèi)任何一地至少已經(jīng)繳納了相當三個工作日價值的直接稅,并須提出納稅的收據(jù)。

--摘編自《1791年憲法》(法國)

(1)根據(jù)材料一、二,指出《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和《1791年憲法》關于公民權利的規(guī)定有何區(qū)別。(5分)

(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人權和公民權宣言》與《1791年憲法》作出有關公民權利的規(guī)定的原因。(10分)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