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物理 > 題目詳情
有四個物體在運動,其具體情況是:甲在30min內前進了1.75km,乙在1h內前進了3750km,丙在10s內前進了10m,丁在10min內運動了5.97×105mm,那么甲、乙、丙、丁四個物體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有四個物體在運動,其具體情況是:甲在30min內前進了1.75km,乙在1h內前進了3750km,丙在10s內前進了10m,丁在10min內運動了5.97×105mm,那么甲、乙、丙、丁四個物體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四個物體在運動,其具體情況是:甲在30min內前進了1.75km,乙在1h內前進了3750km,丙在10s內前進了10m,丁在10min內運動了5.97×105mm,那么甲、乙、丙、丁四個物體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八中八年級(上)物理第1-3章練習題(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四個物體在運動,其具體情況是:甲在30min內前進了1.75km,乙在1h內前進了3750km,丙在10s內前進了10m,丁在10min內運動了5.97×105mm,那么甲、乙、丙、丁四個物體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有四個物體在運動,其具體情況是:甲在30min內前進了1.75km,乙在1h內前進了3750km,丙在10s內前進了10m,丁在10min內運動了5.97×105mm,那么甲、乙、丙、丁四個物體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1. A.
  2. B.
  3. C.
  4.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福建省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有四個物體在運動,其具體情況是:甲在30min內前進了1.75km,乙在1h內前進了3750km,丙在10s內前進了10m,丁在10min內運動了5.97×105mm,那么甲、乙、丙、丁四個物體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D

A.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B.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C.0℃的冰塊,內能一定為零
D.溫度相同的兩物體間不會發(fā)生熱傳遞
E.鋼水冷卻,溫度降低,內能一定不減少
F.運動速度大的物體內能大
G.物體對外做功其內能一定增大
H.水的溫度降低到0℃就會結冰
I.溫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內能相同
J.同一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不同
K.一杯水放在高處比放在低處時具有的內能大
L.給冰加熱,冰的溫度一定升高
M.把5℃的水放入0℃的房間,水將會結冰
N.物體吸收熱量后,溫度一定升高
O.任何情況下冰的溫度一定低于0℃
P.物體內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熱量
Q.冰在熔化過程中比熱容、內能、溫度都不變
R.物體在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時都要吸熱
S.酒精溫度計和煤油溫度計由于其比熱容不同,所以能測量的最高溫度也不同的
T.在熱機的一個工作循環(huán)中,燃氣做功四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1年中考物理總復習專題:熱現象內能(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B.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C.0℃的冰塊,內能一定為零
D.溫度相同的兩物體間不會發(fā)生熱傳遞
E.鋼水冷卻,溫度降低,內能一定不減少
F.運動速度大的物體內能大
G.物體對外做功其內能一定增大
H.水的溫度降低到0℃就會結冰
I.溫度相等的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內能相同
J.同一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不同
K.一杯水放在高處比放在低處時具有的內能大
L.給冰加熱,冰的溫度一定升高
M.把5℃的水放入0℃的房間,水將會結冰
N.物體吸收熱量后,溫度一定升高
O.任何情況下冰的溫度一定低于0℃
P.物體內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熱量
Q.冰在熔化過程中比熱容、內能、溫度都不變
R.物體在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時都要吸熱
S.酒精溫度計和煤油溫度計由于其比熱容不同,所以能測量的最高溫度也不同的
T.在熱機的一個工作循環(huán)中,燃氣做功四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明在回家的高速公路上遇到了塞車,原來前方車輛發(fā)生了追尾事故.回到家里,小明約上同學搜集了如下一些資料:
資料一:據青島日報報道,分析一下青島市今年交通事故情況,可以看出,高速公路死亡事故突出,…其中追尾事故占80%.事故原因…有些駕駛員在路況較好的國道、省道車速過快,而忽視了此類道路上混合交通的實際狀況,因此事故頻發(fā).
資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規(guī)定:機動車上道路行駛,不得超過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在沒有限速標志的路段,應當保持安全車速.
資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三條:同車道行駛的機動車,后車應當與前車保持足以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的安全距離…
資料四:小明從他爸爸那里了解到,司機從操縱制動器剎車,到車停下來,汽車要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制動距離.
(1)為什么汽車會發(fā)生追尾事故?
答:因為汽車有
慣性
慣性
,所以當高速行駛的汽車剎車時不會立即停下,還會繼續(xù)向前滑行一段距離,如果此時兩車之間的
距離
距離
過小,就會發(fā)生追尾事故.
(2)小明想探究汽車的制動距離和車速的關系,請你幫小明設計這個探究實驗:
①探究課題:
在摩擦力一定時,剎車后的制動距離跟車速的關系
在摩擦力一定時,剎車后的制動距離跟車速的關系

②猜想或假設:
在摩擦力一定時,車速越大,剎車后的制動距離越大
在摩擦力一定時,車速越大,剎車后的制動距離越大

③主要器材和實驗裝置(文字說明或畫圖說明均可)
④實驗步驟:
將小車分別放在斜面上不同高度處,讓它自由滑下,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獲得不同的速度;
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將觀察到的現象記入表格中.
將小車分別放在斜面上不同高度處,讓它自由滑下,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獲得不同的速度;
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將觀察到的現象記入表格中.

⑤實驗現象或數據記錄表格
⑥實驗現象預測:
如果得出的結論與你的猜想一致,則看到的現象應當是:
從斜面較高處滑下的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大
從斜面較高處滑下的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大

⑦反思實驗方案:
為了更好地得出實驗結論,我們在實驗中要用到
控制變量
控制變量
法,具體做法是:
讓同一小車在同一木板上滑行,使小車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變
讓同一小車在同一木板上滑行,使小車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變

(3)為了避免發(fā)生汽車追尾事故,請你依據有關的物理知識給司機提出兩點建議:
不超速行車,保持車距
不超速行車,保持車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摘要:本文分析了如何挖掘物理題中隱含條件的途徑和方法。并對物理學試題題型進行歸類、例舉和解析。學生要解好物理題,必須要有扎實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加強對解題方法的教學。

關鍵詞:隱含條件 物理學 解題能力

學習在解物理習題時,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有些解題的必要條件,題中并為明確給出,而是隱含在字里行間。充分挖掘隱含條件,明確題目要求,采用合適方法,選擇正確答案,是解好這類題的關鍵。本文就如何挖掘試題中的隱含條件,提高解題能力作一例析。

一、從關鍵詞中挖掘隱含條件

在物理題中,常見的關鍵用語有:表現為極值條件的用語,如“最大”、“最小”、“至少”、“剛好”等,它們均隱含著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現為理想化模型的用語,如“理想滑輪”、“輕質杠桿”、“光滑水平面”等,扣住關鍵用語,挖掘隱含條件,能使解題靈感頓生。

例1 一個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這對平衡力突然消失,則物體將(�。�

A.立刻停止運動

B.運動速度越來越快

C.速度減慢,最后停止

D.仍作勻速直線運動

解析:題中“光滑水平面”為關鍵詞。光滑水平面意味著物體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題目中的物體待平衡力消失后,將不再受力的作用,因此仍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牛頓第一定律)。

答案:D

二、從物理學常識中找隱含條件

有些題目幾乎沒有條件,但仔細研究就會發(fā)現條件其實全部隱含于物理常識中,這就要求學生根據題意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努力挖掘相關知識,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根據常識假設適當的條件和數據以彌補題中明確給出的已知條件的不足。

例2 一個中學生對地面的壓強大約是(�。�

A.10Pa   B.100Pa   C.1000Pa     D.10000Pa

解析:此題隱含條件有兩個,一是中學生的體重約為50kg,二是中學生雙腳底面積約為5dm2,而這兩個條件都非常隱蔽,屬于物理學常識,只要明確了這兩點,不難得出正確答案D。

三、從物理學發(fā)展史中尋找隱含條件

這類試題一般涉及對物理學研究有貢獻的科學家、科研成果和歷史進程等,增加了學生的愛國情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激起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遠大理想。

例3 發(fā)電機和電動機的發(fā)明使人類步入電氣化時代,制造發(fā)電機的主要依據是電磁感應現象,首先發(fā)現電磁感應現象的是(�。�

A.愛因斯坦

B.帕斯卡

C.奧斯特

D.法拉第

解析:知道這些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和對社會的巨大貢獻,很快就能準確地選出正確答案D。

四、從物理現象的出現條件中尋找隱含條件

一定的物理現象的出現,是以具備一定的條件為前提的,當知道什么條件具備時可出現什么現象后,一旦題目給出某種現象,馬上可以找出相應的隱含條件。

例4 我國“遠望號”衛(wèi)星測控船從江陰出發(fā)執(zhí)行任務,由長江進入海洋。下列有關測控船所受浮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B.由于船排開海水的體積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C.由于船排開的海水的體積大,所以它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D.由于船始終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變

解析:“一個物體漂浮在液面上……”,出現這種現象的條件是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重,所以隱含條件是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答案:D

例5 放在水平常木板上重10N的木塊,受到水平向右,大小為5N的拉力作用,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時木板水平方向受的合力為_______N。當拉力增大到8N時,木塊受到的合力為_______N。

解析:“一個物體勻速運動……”要出現這種現象,前提條件是物體必須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隱含條件為: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

答案:0;3

五、從物理概念、物理原理中尋找隱含條件

有些物理學問題、現象、判斷等條件隱含于相關的概念和原理中,或是命題時有意混淆概念,偷換概念,要求學生對概念掌握準確,理解要透徹。

例6 晴天,幾位大學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種利用風向引導他們走出森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圖中虛線為空氣流動形成風的路徑示意圖)

A.森林吸熱,溫度升高慢,空氣溫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氣從森林流向外界,應順風走

B.土地吸熱,溫度升高快,空氣溫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氣從外界流向森林,應順風走

C.森林吸熱,溫度升高慢,空氣溫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氣從森林流向外界,應迎風走

D.土地吸熱,溫度升高快,空氣溫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氣從外界流向森林,應迎風走

解析:本題中隱含了比熱容的概念。物體的比熱容越大,吸收熱量后溫度變化越小。

土地的比熱容大,吸熱后溫度升高較快,空氣溫度高。熱空氣因密度小而向上升,地面空氣從森林流向外界,應順風走。

答案:A

六、數學關系之中尋找隱含條件

正確的示意圖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題意、啟發(fā)思路,而且還能通過數學關系找出題中的隱含條件。這種方法不僅在幾何光學中有較多的應用,而且在其它物理問題中也經常應用。

例7 有一均勻正方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力是F,壓強是P,如下圖所示。若切去陰影部分,則剩余部分對地面的壓力是原來的_______倍,壓強是原來的_______倍。

解析:該題的條件隱含在數學關系之中,解題的關鍵要建立物理模型的空間想象力。切去部分的正方體邊長為a/2,體積為V/8。切去陰影部分后,其質量為7/8m,底部受力面積為3/4S,剩余部分壓強為P’=m/S=7/6P,壓力為F’=Ps=7/8F。

答案:7/8;7/6

七、從圖形、圖表與曲線關系中尋找隱含條件

圖示是貯存和傳遞科學文化知識比較便捷的一條途徑,它能夠高度濃縮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使之更加形象、直觀。試題圖文并茂,生動活潑,但圖表曲線中隱含了相當多的沒有敘述和未提及的條件,解題時結合題設條件分析圖形,從圖形中挖掘隱含條件,才能正確作答,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例8 在如圖所示的各圖中,關于磁場的描述和小磁針表示正確的是(�。�

解析:這是一道集概念、實驗和理論于一體的圖形選擇題,要求學生明確磁場的概念、磁場方向及磁場方向的規(guī)定等情況,這樣才可選出正確答案為B。

八、從實驗的器材、操作過程或結果中尋找隱含條件

在理論試題中,也有相當多的題干條件看似不足,其實隱含在實驗器材、操作步驟和實驗結果之中,要求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挖掘這些隱含條件,從而得出正確答案,這有利于考查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例9 如圖所示電路,圖中1、2、3表示電流表或電壓表,請?zhí)钌细鞅黼娐贩枺顺稣�、負接線柱的位置。

解析:判斷電表的類型,需了解器材的使用規(guī)則。電流表要串聯接入電路,電壓表要并聯接入電路。判斷時,可假設將改表處斷開,凡對電路結構有影響的是電流表,沒有影響的是電壓表。答案如上圖。

九、選擇合適的方法

確定解題思路,根據題型特點,充分理解題意。采用合適方法,能很好地提高解題能力,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控制變量法、等效法、轉換法、數據歸納法等。

例10 下表列出由實驗測定的幾種物質的比熱容。認真閱讀,你一定會有所發(fā)現,請?zhí)畛鋈我馊龡l:

水4. 2×103

冰 2.1×103

鋁 0.88×103

鋼鐵 0.46×103

酒精 2.4×103

蓖麻油1.8×103

干泥土0.8×103

水銀0.14×103

煤油2.1×103

砂石0.92×103

銅0.39×103

鉛0.13×10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給表找規(guī)律時一般采用比較分析,綜合分析的方法,即可找一般規(guī)律如某種變大或變小的趨勢,共性等,也可找特殊規(guī)律。此表中12種物質除煤油和冰比熱相同外,其他不同。說明不同物質得比熱一般不同,這是共性。但冰和煤油不同物質比熱相同這是特殊性質。水、冰同種物質,狀態(tài)不同,比熱容也不同。且可將物質分為金屬、非金屬進行比較。還可找比熱容最大的、最小的。

例11 用實驗研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供選擇的導體規(guī)格如下表:

材料

編號

長度(m)

橫截面積(mm)2

鎳鉻合金

1

0.5

1.5

0.5

錳銅

1

0.5

1.5

1

①要比較電阻與長度的關系應選擇導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比較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應選擇導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比較電阻與材料的關系應選擇導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中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長度、材料、橫截面積三個物理量有關,要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要采用“控制變量法”。要驗證猜想一,就要取不同的長度,相同材料和橫截面積的導線,所以應選序號1、2,同理可選出另兩個猜想的序號。

答案:(1)1、2;(2)3、4;(3)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