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應用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常用來滅火,這是因為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性質。
(2)在空氣中鋁制品比鐵制品更耐腐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你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硬水洗衣服不容易洗干凈
B.“酒香不怕巷子深”,說明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C.氧氣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說明構成物質的分子不同,物質的性質不同
D.旅客乘車穿越青藏高原時會發(fā)生高原反應,呼吸困難,說明此時氧氣體積分數(shù)大于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05年3月,國家質檢局查出一些辣椒醬、番茄醬等食品中含有工業(yè)染色劑“蘇丹紅一號”,人食用后可能致癌!疤K丹紅一號”的化學式為C16H12N2O。下列有關“蘇丹紅一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蘇丹紅一號”屬于氧化物
B.“蘇丹紅一號”組成中有31種元素
C.“蘇丹紅一號”由31個原子構成
D.“蘇丹紅一號”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六安瓜片”是我國著名的綠茶,茶葉中含有的單寧酸(化學式為 C76H52O46),具有抑制血 壓上升、清熱解毒等功效,下列關于單寧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①由三種元素組成
②單寧酸是由 76 個碳原子、52 個氫原子和 46 個氧原子構成
③碳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
④屬于氧化物
⑤碳、氧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 76:46
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④⑤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和溶液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鋁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
B.常溫下,將5ml酒精加入95ml水中,可配制質量分數(shù)為5%的酒精溶液
C.武德合金(鉍、鉛、錫、鎘等金屬合金)用于電路保險絲,熔點比錫高
D.蔗糖、氫氧化鈉的水溶液都能導電,因為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動的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可分解產生氧氣?茖W探究是一個奇妙的過程,請你一起參與實驗探究,并填寫下列空白。
(1)提出問題:小松同學用“雙氧水”(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傷口時,不小心將過氧化氫溶液滴到水泥板上,發(fā)現(xiàn)有大量氣泡產生。小松想水泥塊是否可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塊,并用蒸餾水浸泡、沖洗、干燥。
(2)猜想:水泥塊可以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3)實驗驗證: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
實驗一 | 在裝有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______ | 木條不復燃 | 常溫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很慢 |
實驗二 | 在裝有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加入水泥塊,然后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 | ________ | _______ |
討論:小芳認為:僅憑上述兩個實驗還不能證明水泥塊是過氧化氫分解反應的催化劑,還需要增加一個探究實驗:探究是________;該探究的關鍵步驟是:①準確稱量水泥塊的質量;②完成實驗二;③待反應結束,將實驗二中試管里的物質進行過濾,洗滌,干燥,稱量;④對比反應前后水泥塊的質量。
(4)但小華認為,要證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補充實驗還是不夠,還需要再補充一個實驗:該探究是_________;只有這樣才能說明水泥塊可以作為過氧化氫的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習化學的目是學會用化學觀點去分析、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海底蘊藏著大量“可燃冰”,以它為燃料不會對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產生影響
B.夜間發(fā)現(xiàn)液化氣泄漏應立即開燈并開窗通風
C.限制化工發(fā)展,關;て髽I(yè),消除污染源頭
D.撲滅電器、圖書檔案等火災最適宜的滅火器是液體二氧化碳滅火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鐵制容器不能用來配制波爾多液,是因為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B.鋁制品很耐腐蝕,是因為鋁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
C.銀不與鹽酸反應,是因為銀的金屬活動性在氫之后
D.銅可以拉制成銅絲用做電線,是因為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延展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