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實驗小組探究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規(guī)律,得到如圖所示曲線,下列有關該實驗事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B點表示此時溶液為純凈物
B.A點時的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
C.C點時,溶液中溶質(zhì)只有氯化氫
D.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鹽酸中

分析 A、根據(jù)B點溶液的pH為7,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jù)A點溶液的pH大于7,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jù)C點溶液的pH小于7,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jù)圖象中pH值的變化是從大于7逐漸的減小到小于7,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 解:A、B點溶液的pH為7,溶液顯中性,是氯化鈉的水溶液,為混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B、A點溶液的pH大于7,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故選項說法正確.
C、C點溶液的pH小于7,溶液顯酸性,說明稀鹽酸過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HCl和NaCl,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圖象可知,pH值是開始時大于7逐漸的減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減小,說明是把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掌握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pH大小之間的關系、從數(shù)形結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生成物有三種
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反應前后分子的個數(shù)沒有改變
D.該反應中H2S與O2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根據(jù)如圖所示裝置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檢查A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夾夾住導氣管,從分液漏斗向下加水,一段時間后,形成穩(wěn)定的液柱,說明氣密性良好
(2)若裝置B用排水法收集氧氣,進氣口應為b端(選填“a”或“b”)
(3)用裝置B除去CO2中HCl氣體應加入的試劑是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其化學方程式為NaHCO3+HCl=NaCl+CO2↑+H2O
(4)對比裝置C和D,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溫度達到著火點
(5)某同學連接A、E、F進行實驗,A中所加藥品不同,F(xiàn)中所加藥品相同.
①若實驗時E中蠟燭熄滅,F(xiàn)中溶液變渾濁,則E中現(xiàn)象說明A中產(chǎn)生的氣體所具有的性質(zhì)是不支持燃燒也不燃燒
②若實驗時E中蠟燭燃燒更旺,F(xiàn)中溶液變渾濁,則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3.針對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前后,各物質(zhì)總質(zhì)量是否發(fā)生改變,化學小組的四位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分析并回答相關問題.
(1)提出假設,物質(zhì)發(fā)生化學變化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不變.
(2)設計并進行實驗:甲、乙分別設計了如圖A、B所示實驗裝置和藥品進行實驗,他們在藥品混合前后都進行了規(guī)范的操作,準確的稱量和細致的觀察.

①A實驗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B實驗中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的實驗現(xiàn)象為鐵釘表面附著一層紅色固體,溶液由藍色逐漸變成淺綠色.
②丙進行了如圖C所示的實驗:將紅熱的玻璃管接觸白鱗使其燃燒,并且正確稱量了變化前后的質(zhì)量,若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實驗過程中小球的變化是先變大后變小,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3)實驗結論
甲認為:化學變化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會發(fā)生改變.
乙、丙認為:化學變化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不變.
(4)你認為乙、丙的結論正確,請從原子的角度分析,結論正確的理由是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總個數(shù)和質(zhì)量都不變.
(5)丁進行了如圖D所示的實驗,來證明化學變化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總和相等,你認為丁的設計不合理(選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鐵和硫酸鋅不能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結構決定性質(zhì),性質(zhì)決定用途.
(1)石墨和金剛石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碳單質(zhì),但是兩者的物理性質(zhì)不同;
(2)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變紅,是因為兩種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氫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10.有A、B、C三種物質(zhì),已知A是一種氯化物(RCl2),B是一種酸,C是一種堿.圖甲表示A、B、C三種物質(zhì)的溶液兩兩混合時的實驗現(xiàn)象,請回答:
(1)D的化學式為BaSO4;
(2)A、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OH)2+CuCl2=BaCl2+Cu(OH)2↓;
(3)如圖乙,若等質(zhì)量的M、N分別為鐵和鋅中的一種,分別與等質(zhì)量、等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B溶液反應,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則M為鋅,反應結束后只有一種金屬有剩余,則剩余金屬為鐵.(相對原子質(zhì)量:Fe-56 Zn-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某工業(yè)廢渣中含有鋅、銅和氧化銅,某學生設計以下流程得到硫酸鋅晶體和銅,請回答.

①寫出上述流程中產(chǎn)生氫氣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Zn+H2SO4=ZnSO4+H2↑.
②上述流程中反應生成硫酸鋅的步驟有3處.
③若要測定廢渣中銅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需要測定的數(shù)據(jù)是操作Ⅲ得到的Cu的質(zhì)量及廢渣樣品和固體b的質(zhì)量;M溶液應選擇下列溶液中的B.
A.稀鹽酸B.稀硫酸C.硫酸銅溶液D.硫酸亞鐵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有關原子、分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zhì)的微粒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原子、分子總是在不斷地運動
D.分子、原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以下實驗方法不能達到目的是( 。
A.用淀粉溶液檢驗某食鹽是否為加碘食鹽
B.用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區(qū)別氨氣和氯化氫氣體
C.用灼燒法區(qū)別合成纖維和蠶絲
D.用高錳酸鉀溶液區(qū)別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