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2.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發(fā)生反應: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氣,由此推知葡萄糖中( �。�
A.只含有碳、氫元素
B.含有碳單質和水
C.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分析 利用質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根據反應物中的元素組成可以判斷生成物中的元素組成.

解答 解: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發(fā)生反應:CO2+H2O→葡萄糖+O2可知,反應物中含有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中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物中也應該含有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因為生成物中有氧氣,所以葡萄糖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無法確定;反應物中的碳元素和氫元素轉化成了葡萄糖中的碳元素和氫元素,所以葡萄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無法確定.
故選D.

點評 在化學反應中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即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原子的種類、個數不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某同學為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設計如下3個對比實驗

(1)實驗1觀察到木條可以燃燒,玻璃棒不能燃燒,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是要有可燃物;
(2)實驗2在玻璃杯內觀察到的現象是燃著的蠟燭熄滅;
(3)根據燃燒條件解釋用扇子扇爐火不會熄滅,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AB(填寫序號,下同);用扇子扇蠟燭的燭火一扇就立即熄滅,原因是C;
A.可快速地提供燃燒所需的氧氣
B.空氣流動雖帶走熱量,但溫度未降到著火點以下
C.主要是空氣流動帶走熱量,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4)把點燃的鎂條伸到盛有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中(集氣瓶底部鋪有少量細沙),觀察到鎂條劇烈燃燒.分析實驗可知,集氣瓶內部有黑色的碳和白色固體氧化鎂生成.寫出實驗4中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2Mg+CO2_C+2MgO,標出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2MgO;
(5)通過探究,你對燃燒和滅火有了新的認識是:物質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加(寫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可以構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C.原子不帶電是因為原子中不存在帶電的粒子
D.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根據已配平的化學方程式,4K2Cr2O4═4K2CrO2+2R+3O2↑,推測R的化學式為(  )
A.Cr2OB.CrO2C.CrO3D.Cr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所示,反應前天平平衡,取下此裝置(裝置氣密性良好)將其傾斜,使稀鹽酸與碳酸鈉接觸,待充分反應后,氣球膨脹,再將裝置放回天平左盤,天平的指針向右偏轉.這一現象是否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品紅擴散的實驗證明了( �。�
A.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B.分子是在不斷的運動著的
C.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D.一切物質都由分子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滅火的原理:(1)清除或隔離可燃物、(2)隔絕氧氣或空氣、(3)使溫度降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三個條件只需具備一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由此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
A.反應結束時溶液的pH=7
B.反應前后水分子數目增大
C.該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H2O分子
D.兩種溶液混合后,鈉離子與氯離子結合生成了氯化鈉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現有三支試管,分別加入不同溫度和體積的水,試管編號及相關數據如下表.
試管編號ABC
水的體積/mL51010
水的溫度/℃202050
(1)向三支試管中各加入0.5g硫酸銅粉末,完全溶解.溶液顏色最深的是A.
(2)再向B、C兩支試管中加硫酸銅粉末至飽和,則B中溶液的顏色較C中的淺.
(3)由此實驗可得出: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有色溶液的顏色越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