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l+CO2+NH3+H2O═NaHCO3+NaCl”是氨堿法制純堿中的重要反應.下列相關(guān)認識中,不正確的是(  )
A、在加壓的條件下向飽和氨鹽水中通CO2,更有利于反應的發(fā)生B、析出晶體后的溶液是NaHCO3的飽和溶液C、該條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大,所以NaHCO3先結(jié)晶析出D、析出晶體后剩余溶液中含有兩種溶質(zhì)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圖書館檔案著火,用泡沫滅火器撲滅B、將實驗室的儀器和藥品帶回家做家庭小實驗C、實驗室中酒精燈不小心被打翻,應立即用濕抹布蓋滅D、用氧氣作焊接金屬的保護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guān)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B、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硅元素C、沼氣是一種優(yōu)良的氣體化石燃料D、稀有氣體約占空氣總體積的0.9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從化合物分類看,KCl、CaCl2、MgCl2、NaCl屬于
 
(選填“氧化物”“酸”“堿”或“鹽”)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
 
,該物質(zhì)的一種用途是
 

(3)從海水中提取的KCl是一種鉀肥,往KCl中添加
 
,混合均勻后成為能同時供給幾種養(yǎng)分的復合肥料.
(4)工業(yè)上從海水中提取鎂,生產(chǎn)過程中的部分反應為:氫氧化鎂與鹽酸反應得到氯化鎂,電解熔融的氯化鎂生成鎂和氣態(tài)的氯氣(Cl2).上述兩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國化學家侯德榜的“聯(lián)合制堿法”工藝簡潔效率高.其主要反應如下:
①NH3+H2O+CO2═NH4HCO3      ②NaCl(飽和)+NH4HCO3═NH4Cl+NaHCO3↓③2NaHCO3
 △ 
.
 
Na2CO3+H2O+CO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反應是化合反應,②反應是置換反應
B、③反應過程中碳元素的化合價沒發(fā)生改變
C、③反應后的H2O和CO2可以被循環(huán)使用
D、反應結(jié)束后,只得到一種產(chǎn)物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追蹤科學家的足跡
材料1:純堿的產(chǎn)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化學工業(yè)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下面是實驗室摸擬侯氏制堿法生產(chǎn)原理的主要過程:
①20℃時,向濃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NH4HCO3飽和溶液;
②向NH4HCO3飽和溶液中加入食鹽細粒,并不斷攪拌,直到NaHCO3結(jié)晶析出完畢;
③將析出的晶體過濾,得到晶體和濾液,洗滌晶體,然后將晶體放在試管中充分加熱,得到Na2CO3;
④向③的濾液中加入食鹽細粒,析出NH4Cl晶體,過濾,得到NH4Cl.
試回答下列問題:
(1)在實驗室中,你選擇的制備C0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要獲得生產(chǎn)純堿的原料CO2寫出最經(jīng)濟實用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有人認為侯氏制堿法有以下優(yōu)點,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
 

A.生產(chǎn)過程中部分反應產(chǎn)物可作為原料循環(huán)使用
B.副產(chǎn)品是一種氮肥
C.反應都不需要加熱,可節(jié)約能源
(3)檢驗③中的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鈉的方法是
 

(4)在②中,隨著食鹽的逐漸加入,溶液變成了NH4HCO3和NaCl的混合溶液,析出晶體之前,混合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有(用離子符號表示,下同.)
 
.在③中,將析出的晶體過濾后,溶液中數(shù)量減少的離子有
 
;濾液中仍然存在的離子有
 
.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工業(yè)上采用氨堿法制純堿的反應原理(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部分酸、堿和鹽的溶解性表(室溫)”中的一部分,據(jù)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溶揮”處物質(zhì)的溶液具有揮發(fā)性B、“微”處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Mg2CO3C、氫氧化鎂能溶于水D、“溶”處的物質(zhì)屬于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蛋白質(zhì),淀粉、醋酸都是有機高分子化合物B、鈣、鐵、鋅都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C、人體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壞血病D、對人體健康而言,鉛(Pb),鎘(Cd),汞(Hg)等是有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