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農(nóng)業(yè)上主要施用含氮.磷.鉀元素的化學肥料.

分析 根據(jù)化學肥料的主要營養(yǎng)元素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農(nóng)業(yè)上主要施用含氮、磷、鉀元素的化學肥料.
故答案為:氮;磷;鉀.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了解化學肥料的種類即可正確解答本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最近日本推出了一種廉價環(huán)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燒時發(fā)生如下反應:X+3O2$\frac{\underline{\;點燃\;}}{\;}$2CO2+3H2O,則X(甲醚)的化學式是(  )
A.C3H6O2B.C2H6OC.C2H4OD.CH4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欲用燃燒的方法除去氧氣,又不引進其他氣體,可用(  )
A.紅磷B.木炭C.D.蠟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物質(zhì)中,不能在空氣中燃燒的是(  )
A.木炭B.C.鐵絲D.紅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如圖是實驗室里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
(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是: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
(2)當紅磷熄滅并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看到的現(xiàn)象是燒杯中水進入集氣瓶,約占集氣瓶剩余容積的$\frac{1}{5}$
(3)如果紅磷熄滅沒有完全冷卻到室溫后就打開彈簧夾,實驗測量的結果會偏低,其原因是與室溫相比,剩余氣體溫度較高,壓強偏大,因此進入集氣瓶中的水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小雪同學發(fā)現(xiàn)家里有一瓶無標簽的無色液體,她為了探究它是何種物質(zhì),做了如下實驗:把此液體編號為A,加熱A液體,發(fā)現(xiàn)有氣體B產(chǎn)生,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C,稍微振蕩,在常溫下就能迅速產(chǎn)生氣體B,且產(chǎn)生了常溫下為液體的純凈物D,而C的質(zhì)量在反應前后沒有改變.她把B收集起來,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盛B的集氣瓶中,木條劇烈燃燒.如把黃色粉末E點燃后放入盛B的集氣瓶中,能劇烈燃燒,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F.
(1)根據(jù)小雪的實驗,分析A、B、C、D、E、F分別是什么物質(zhì).寫出各物質(zhì)的名稱
A.過氧化氫B.氧氣 C.二氧化錳D.水E.硫F.二氧化硫.
(2)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并把基本反應類型寫在橫線內(nèi).
①A+C→B: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分解反應;
②E+B→F:硫+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硫、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7.實驗課上,同學們利用下列裝置進行氣體制備的學習.

(1)反應原理:用裝置A制取O2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填一種即可).
(2)反應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選用的反生裝置是C(填“A”、“B”或“C”),理由是能使反應隨時發(fā)生、隨時停止.
(3)除雜干燥:(2)中制得的CO2中含有少量的HCl和H2O.某同學欲用氫氧化鈉固體進行除雜干燥,對此你的評價是氫氧化鈉固體在吸收水和氯化氫的同時,也能夠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NaOH不能干燥酸性氣體CO2
(4)氣體收集:實驗收集O2和CO2都能用的裝置是F.(填序號)
(5)檢驗:類比O2和CO2的驗滿操作,寫出檢驗氮氣是否收集滿的方法: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生活中的現(xiàn)象,用分子的觀點解釋錯誤的是( 。
A.人漫步在花園里,能陶醉在沁人肺腑的花香之中--分子在不停運動
B.溫度計里汞柱下降--原子隨溫度降低而變小
C.固態(tài)酒精和液態(tài)酒精都能夠燃燒--同種分子化學性質(zhì)相同
D.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分子發(fā)生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5.碳酸氫銨化肥的外包袋上部分說明如圖所示,請仔細閱讀并回答下列問題:
(1)保存該化肥時應注意防雨、防曬
(2)這袋化肥中氮元素的質(zhì)量為多少千克?
(3)若改用尿素,要用多少千克的尿素與碳酸氫銨中的氮元素的質(zhì)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