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14.火山噴發(fā)出的物質往往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下列物質中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火山灰D.一氧化碳

分析 空氣污染物中主要有有害氣體和粉塵,有害氣體主要有CO、SO2、NO2等氮的氧化物和粉塵,粉塵主要是指固體小顆粒.

解答 解:空氣的污染途徑是工廠廢氣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汽車尾氣的排放,可總結為:有害氣體和煙塵,主要的有害氣體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火山灰屬于煙塵也屬于污染物,二氧化碳不屬于空氣污染物.
故選B.

點評 熟記空氣污染的途徑,知道如何才能防止空氣污染,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凈化我們的空氣而出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涉及學科觀點的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微粒觀:金剛石與石墨的碳原子排列順序不同,故物理性質不同
B.結構觀: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結構不同,其化學性質不同
C.轉化觀:在一定條件下,CO2與CO可以相互轉化
D.守恒觀:一定質量的甲烷不完全燃燒生成CO、CO2和H2O,經(jīng)測定水的質量為18g,則甲烷質量為1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一批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取用2g石灰石樣品,把20g稀鹽酸分4次加入樣品中(樣品中除碳酸鈣外,其余的成分既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應后都經(jīng)過濾、干燥、稱量,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次數(shù)1234
稀鹽酸的用量5g5g5g5g
剩余固體的質量1.5g1.0g0.5g0.3g
(1)從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這四次實驗中,第4次石灰石樣品中的碳酸鈣已完全反應.
(2)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為85%;
(3)計算該化學興趣小組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需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請回憶你和老師共同完成的酸和堿反應的實驗探究,并按下列要求進行實驗設計與分析:
【實驗探究】
(1)請你依據(jù)圖設計一個酸和堿反應的探究實驗: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結論
①向燒杯中加入10mL氫氧化鈉溶液,并滴入幾滴酚酞試液①溶液顏色變紅;酸和堿發(fā)生了中和反應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斷攪拌溶液.②不斷攪拌溶液至溶液顏色變成無色.
(2)為探究上述酸、堿反應后硫酸是否過量,甲、乙、丙三位同學設計了以下方案:
實驗方案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甲同學的方案取樣,滴入適量的氯化鋇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硫酸過量
乙同學的方案取樣,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酸、堿恰好完全反應
丙同學的方案取樣,滴入幾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硫酸過量
【實驗評價】
①(2)中三個同學設計的三個方案中,有一個正確的方案,是丙(填“甲”、“乙”、“丙”)同學的方案.
②請分析另外兩個同學方案錯誤的原因:一個同學方案錯誤的原因是生成硫酸鈉,不管硫酸是否剩余,滴入氯化鋇溶液都會生成沉淀,另一個同學方案錯誤的原因是硫酸過量酚酞也不變色(酚酞試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變色).
③滴加硫酸時要用玻璃棒不斷的攪拌,目的是使得物質充分混合,反應更加迅速.
【實驗反思】
探究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后硫酸是否有剩余,還可選擇一種試劑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判斷推理是學習化學常用的方思維方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某固體物質加入稀鹽酸能產(chǎn)生氣體,則該固體可能是活潑金屬
B.給水通直流電可以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則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C.同種元素的原子質子數(shù)相同,則質子數(shù)相同的微粒屬于同種元素
D.中和反應的產(chǎn)物是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物質中混有的雜質,所選的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  )
物質雜質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
ACaCO3固體Na2CO3固體加適量水,攪拌,過濾、洗滌
BCO2CO通入氧氣點燃
CKCl溶液K2CO3加入適量的硝酸鈣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DNH3水蒸氣通入盛濃硫酸的洗氣瓶中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分析如圖,回答問題.

(1)圖一A裝置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_K2MnO4+MnO2+O2↑;若用B裝置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復燃,證明集滿.
(2)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實驗后,秀秀相對固液殘留物進行分離,需經(jīng)過濾、蒸發(fā)等操作.請從圖二中選出這兩種操作均不會用到的儀器是G(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在學習氫氧化鈉時,師生共同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的實驗:集滿CO2的燒瓶中加入濃的氫氧化鈉溶液,然后迅速蓋上并塞緊帶有玻璃管的膠塞.
(1)輕輕振蕩燒瓶后,可看到的現(xiàn)象是氣球鼓起,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
(2)用力振蕩燒瓶后,燒瓶內液體呈白色渾濁.
【提出問題】為什么出現(xiàn)白色渾濁?
【查閱資料】
②氫氧化鈉溶液遇過量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鈉.
②25℃時,NaHCO3和Na2CO3溶解度數(shù)值分別為9g和33g.
參照實驗:
NaHCO3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稀鹽酸產(chǎn)生氣泡產(chǎn)生氣泡
加入CaCl2溶液無明顯變化溶液變渾濁
【猜想與假設】一定有NaHCO3生成
【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渾濁物加足量水后形成的無色溶液,加入過量CaCl2溶液,靜置.③產(chǎn)生白色沉淀該渾濁物中含Na2CO3
②再取步驟①的上層清液,加入稀鹽酸有氣泡冒出該渾濁物中含 ④NaHCO3
【反思與評價】
(1)實驗①中加入加入過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凈Na2CO3
(2)對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說法合理的是BC.
A.只能生成碳酸鈉
B.可能生成碳酸氫鈉
C.該反應的生成物與二氧化碳的量有關
D.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與生成物的溶解度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碳酸鈉樣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鈉.課外探究小組的同學欲測定樣品中碳酸鈉的含量,他們取該碳酸鈉樣品11.0g,加入稀鹽酸100.0g,樣品中的碳酸鈉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同時剩余質量105.6g試計算:
(1)生成氣體的質量5.4克
(2)碳酸鈉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